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25年浙江省公考《申论》题(B卷)(网友回忆版)

分类:申论/浙江    来源:fenbi

一、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6715619)

4月,江南养蚕季。在社交平台上,家长们又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全城寻桑”,因为孩子们要做一项观测蚕宝宝生长发育过程的作业。每年此时,也是嘉兴海宁市周王庙镇云龙村最闹猛的日子,每天有两三千份装着蚕卵和桑叶的“蚕宝宝饲养盒”从云龙村出发,飞到全国各地的学生手上。

海宁自古养蚕,而云龙村是迄今海宁蚕桑业保存最完整的村庄之一,堪称海宁养蚕活历史。2009年,云龙村的蚕桑生产民俗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重要代表性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2021年起,云龙村的小云龙蚕桑乐园与中国丝绸博物馆每年都会合作发起“大家来养蚕宝宝”系列公益活动。不管多远,只需支付8元邮费即可免费领取一份“蚕宝宝饲养盒”。至今已有累计10万份“蚕宝宝饲养盒”发往全国各地,200多所学校的孩子们接受了蚕宝宝带来的生命启蒙。

“这事儿不赚钱。”小云龙蚕桑乐园园区金经理坦言。但整个云龙村都乐在其中。他们相信,更多人知道云龙村,就能吸引更多力量帮助村里的蚕桑产业更好地传承、发展,同时帮助村民增收。从云龙村走出去的“蚕宝宝饲养盒”,带着更多的人气回流到这个小村庄。2023年,云龙村接待游客20.49万人次,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15万元,比上年增长15.8%。

村里建起蚕俗记忆馆,办起独具特色的蚕俗文化旅游节,重现蚕花戏等传统蚕桑习俗。蚕宝宝科普馆、采桑体验园、茧之屋、丝工坊……一条“从知识走向生活”的蚕桑研学路线,吸引了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走进云龙村。“今年3月到6月,云龙村接待了1万多名中小学生前来研学。我们还与上海青少年宫结对,把蚕桑课程送过去。”驻点云龙村的文化特派员小徐说。“这个是缫丝机,缫丝轮这样子转,丝线就从蚕茧中一点点抽出来了。”茧站内,小徐正在为孩子们讲解缫丝过程:煮茧、找绪头、缫丝……擅长蚕桑技艺的村民,与小徐一起为孩子们展示如何使用传统工具抽丝剥茧。

蚕桑文化是云龙村人骨子里的传统,文创产品是蚕桑文化的活态传承。“大家抬头看看屋顶的这条龙,它是由15000多个蚕茧制作而成的。”在蚕桑记忆馆里,小徐带着研学的孩子手工制作蚕茧画,依托茧子和蚕匾,集合剪、画、刻、粘等传统手工艺制作出的一个个精美工艺品,是孩子们最好的研学纪念品。此外,云龙村与企业合作开发的丝绸扎染、彩色蚕茧挂件、蚕丝被等蚕桑文化特色文创产品,也深受游客欢迎。这些文创产品,寓意丰收和吉祥,向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诉说蚕桑的故事,传唱代代相传的蚕桑精神。

除了服务游客,如何让本村孩子重拾对蚕桑文化的兴趣,如何让新一代村民将蚕桑文化继续传承,是小徐作为文化特派员的重要使命之一。在节假日或周末,小徐都会筹办一些蚕桑文化活动。春天桑葚成熟时,小徐会带孩子们前往桑树林采摘桑葚,孩子们在品尝桑葚时,还能看看蚕宝宝的口粮桑叶是什么模样。“参加活动的一般是中小学生,不过有时候幼儿园小朋友也会一起跟过来,他们或许还懵懂,但通过体验,小心灵里也会留下蚕桑文化的印记。”小徐说,“接下来要以更丰富的文化宣传方式,带动更多村民一同参与到蚕桑文化的传承中来。”

材料2(5567981)

11月15日,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入选。

溪头村是一座拥有14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森林覆盖率达92%,有黑麂、大鲵、红豆杉等上百种珍稀动植物。溪头村的美,并不囿于自然山水。沿着村道一路前行,随处可见的瓷片小道、青瓷微景观等文化元素,无一不在诉说历史。

“每一个来过溪头村的游客,都说羡慕我们能生活在这么美丽又有文化内涵的村庄里,就像世外桃源一样。”村民老吴自豪地说。溪头村生态文化资源丰富,既有宝溪湿地、萤火虫基地、荷花基地等水域风光,也有高山森林、八棵树公园、溪头星空、活水进村公园、国际竹建筑群等地文景观,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活态古龙窑群、龙泉青瓷大师村等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是近现代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地。

依托深厚文化,让“不灭窑火”燃起来。溪头村对古龙窑进行精心修复,打造开窑仪式观演、非遗技艺体验等场景,每年举办50余场“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活动,展演龙泉青瓷传统技艺,吸引中外游客沉浸体验祈福纳祥、龙窑宴等文化新玩法。“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路径,让千年青瓷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个偏远又热闹的小山村,青瓷文化成了村民和国内外游客共同喜欢的语言。

如今的溪头村,村道两旁还“长”出了不少咖啡馆、主题民宿,“政府托营+村庄经营+市场运营”模式,让乡村民宿服务专业化、酒店化,夜游产品的推出让溪头村的夜晚不再静悄悄……

溪头村70%的村民从事旅游业,旅游收入在村民总收入中占比超80%。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5216元增长至2023年的36187元。去年全村旅游收入35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溪头村还创新“溪游记”文旅IP,与周边6个乡镇22个村组建旅游联盟,以项目共建、产业共营、资源共享打造文旅大IP。从溪头开始,已有小梅、查田、道太等多个乡镇龙窑再燃窑火,许多年轻艺人也学会了观火、适时投柴、调节窑温等,龙窑烧制技艺得到了有序传承。

材料3(3438735)

9月21日,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强调,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1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3%,首次突破4万元大关,连续39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全省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至1.86。更为难得的是,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4%,首次突破2万元。

浙江农村经济产业发展中,特色农业和休闲产业就业面广,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村市场空间,让更多村民就地就近就便实现就业,带动农民收入实现显著增长。与此同时,联农惠农帮扶机制也在发挥作用。去年以来,浙江深入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鼓励发展庭院经济,支持小型到户产业项目31562个,实施来料加工岗位和场租补贴政策,还开发了4万余个公益岗位,优先聘用半劳动力、弱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山区26县中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最快的龙泉,去年全面实施山区共富提效行动,制定联农带农机制、低收入农户“菜单式”帮扶等一系列政策。在龙泉市竹垟畲族乡金田村,8个村联手投资建设黑木耳共富基地,半年时间,带动44户低收入农户增收70余万元。

浙江农民的产业增收动力,不光来自田地里的初级农产品,更来自整条产业链的增值赋能。拿火爆长三角的宋柚汁来说,过去三年,销售额从3500万元攀升至6亿元,去年带动常山县农民增收超12亿元。像这样的农业全产业链,浙江已建成92条,总产值达2800多亿元。

“去年,浙江先后发布2批共200个名优‘土特产'榜单,梳理了1040个全省‘土特产’。”省农业农村厅共富专班相关负责人说。在浙江乡村振兴的蓝图中,提升优质高附加值农产品供给能力是实现乡村经济繁荣与农民增收的关键一环,农产品不仅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更是乡村与城市之间交流的重要纽带。

温州年货节上,乐清85后农创客小刘卖新品石斛糕卖到手软。乐清年产铁皮石斛鲜条占全国总产量的30%,是全国人工栽培与产品初加工规模最大的生产种植基地。去年,当地引导大批新型农业主体、农创客群体乘势而上,创新研发出石斛饮料、糕点、零食、预制菜等一系列百余种特色产品。放眼全省,浙江已累计培育农创客超6.2万名,他们的创业领域覆盖种养加、产供销、乡村旅游、乡村运营等全产业链,带动越来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投身家门口的“新产业”。

材料4(3435661)

扫描入库、整理分拣、登记装袋……在淳安县威坪镇客货邮综合运输服务站,站点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每天早上六七点,货车会从这里出发,前往县城的分拣中心装运快递运回分拣点。距离近的由快递企业自行运送,较偏远的则由客运班车送到各个客货邮村级服务点。”服务站负责人小张说。

近年来,淳安积极探索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淳村达”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改造提升农村物流配送基础设施,构建“邮政车为主、客运车补充、社会车填缝”的农村末端配送体系,满足群众的寄收件需求。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客货邮综合平台、2个县级共配中心、2个片区乡镇共配中心、11个乡镇综合服务站和300个村级服务点,村级服务点覆盖率达98.36%,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全县村级服务点全覆盖,基本实现县域内农村快递一日达。

淳安在充分利用村商超、党群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等场所设置村级服务点的同时,将产业特色明显、资源禀赋较好的村级点设为精品点,打造“一村一特色一品牌”。如威坪镇河村村级服务点就结合了本村特色白桃产业,打造白桃邮寄专业运输方案,并提供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增值服务,打通了农产品上行外销渠道。“下一步我们要把快递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旅游打卡等结合起来,促进产业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淳安县交通运输局郑副局长表示。

客货邮融合发展不但让城乡愈行愈近,还促进农村多产业协同融合。松阳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山区交通和物流服务改善,加快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创新“特色产业+客货邮运输+电子商务”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宁海融合电商销售和节庆旅游,与乡镇合作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文化节;永嘉融合手工业来料加工,助力纽扣、玩具、服装等手工加工制品双向流通;柯桥的电商、新昌的特色旅游、武义的农产品集配初步形成“产、供、运、销”一体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材料5(3080239)

近期N市相关部门就农产品电商经营现状进行调研。调研在看见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N市的农业以中小规模生产为主,分布零散,导致在统一实施质量标准、提高生产效率、规范包装运输等方面存在困难。另外,还存在监管手段难到位,市场准入制度缺乏等问题。例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加工中添加剂用量不规范,养殖业中抗生素使用过度、环境脏乱,种植业中农药残留超标等。基于以上现实,处于产业链销售端的电子商务平台很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N市土壤肥沃,气候湿润,可商品化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但大多缺少品牌特色,个性化程度较低,部分农产品还存在“同质化恶性竞争”的现象。以大棚草莓为例,作为冬春季节的“贵族水果”,近年来已成为N市精品农业的一个代表品种。但是,随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草莓大量集中上市,售价总体下降,甚至开始出现滞销现象。

虽然N市的高校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但只有少数人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进入到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的更是稀少。N市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群体主要是农民、农村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他们大多对电商经营缺乏了解。而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巧的年轻人大多缺乏农业相关知识,且因工作环境差、薪资待遇低、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不愿意下乡发展,这就造成了“懂农业的人不懂电商,懂电商的人不懂农业”的尴尬局面。

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仍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冷链物流发展滞后,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比如N市目前只有一家农贸市场的水产冻品交易区内有3层冷库,面积5.4万平方米,库容2万吨,另有农业经营主体自建小冷库若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的冷链需求,农产品腐损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农产品快递费过高也是困扰农户的难题。以茭白为例,1斤的成本约为2元,售价为25元4斤包邮,留给农户的利润并不多。

材料6(6855150)

“浙江省从2022年开始,以‘试点+项目’的方式,全力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经过近两年的示范试点,带动社会投资200多亿元,推进了500多个项目建设。”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持续发力,全省已拥有活跃涉农网店2.4万家、网络零售额超千万的电子商务专业村超2000个、县级以上乡村物流站场覆盖率超过85%……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为切口,浙江加快补齐城乡商贸流通各领域短板,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与农村消费提质的良性循环。

为优化消费提质升级环境、释放消费提质升级潜能,浙江适应农村居民分层分类消费需求,支持首批15个示范县对近60个县域综合商贸服务中心、1200余个乡镇商贸中心和村级便民商店进行改造升级,满足农民就近销售、便利消费需求。同时以供应链下沉方式提振家电、家居、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业态更好融入农村市场。

为拓宽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持续推进农民增收共富,浙江各地新兴建设和共享“数商兴农”综合服务平台,借力电商赋能农产品生产销售。在丽水遂昌,农产品上行数字平台“赶街村货”一方面聚合本地中小农户,采集符合标准的土货农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团长链接社区居民,实现村货进城。“互联网+”“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县域内自主创业、自主择业的能力。

优质农特产品源源不断发往各地城市商超和社区,家电、家居、汽车等工业品纷纷走进农家小院。农货“进城”,消费“下乡”,这场“双向奔赴”,折射出乡村大市场的无限潜力。

材料7(6856614)

在杭州市桐庐县某乡镇商贸中心,“以旧换新”专题销售活动人气正旺。不少附近的村民闻讯赶来,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

“趁着以旧换新,把家里的两台空调和冰箱、洗衣机都换了,总价本来要2万多,优惠了4000多,就不到2万了。”村民老刘兴奋地说。老刘一家在村里经营水产养殖,他家的鱼虾蟹等水产品,除了供应附近的农庄饭店,在县里和市里也有固定的客户,一年纯收入超过50万元。

“我可不光看价格实惠,绿色、智能、时尚也很重要。”同样满载而归的民宿业主郑大妈,话语中透着自信,“我们跟城里人的品味没啥不一样。”郑大妈经营民宿多年,去年又开了一家“村咖”,生意火爆。郑大妈说,她家的“村咖”,不止外地游客要来打卡,村里的很多年轻人也是常客。

“我买了一台车载吸尘器。”小蒋说。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村从事直播电商幕后工作,年收入不到10万,图的是离家近。她前不久刚置换了一辆新能源车。“新车嘛,总要爱惜点儿。”小蒋的微笑中带着几分腼腆,“现在乡下的充电桩越来越普及了,买新能源车正是时候。”

随着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向流动更加频繁和深入,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互动不断加深,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提高的同时,消费观念也在改变。以绿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升级类商品成为消费新增长点。今年1至7月,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65万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城镇高1.1个百分点。

三、作答要求

就资料5中N市农产品电商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20分)

要求:对策全面,针对性强,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根据资料12,以“文化之光照亮乡村共富路”为题,写一则短评。(30分)

要求:

(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不超过600字。

结合给定资料,以“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村消费提质的良性循环”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50分)

要求:

(1)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语言流畅;

(3)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字数1000-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