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9年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教师招聘文科综合《历史学科》考试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河南    来源:fenbi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3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推行县制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4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
5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7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滋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  )。

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
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
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D、中共二大
9

揭开中华民族抗战序幕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10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11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12

1949年10月,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对此话的准确解释是中国(  )。

A、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真正地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13

“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成就
D、“大跃进”的浮夸风
14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关系正常化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5

我国隋唐时就已经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现象说明(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6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们便可以像神一样地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
17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巴黎公社建立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8

美国战后对日政策,从“保证日本不再威胁美国”到“不仅要使日本能够自立,还必须把它培养成为坚强而安定的民主主义国家,以便起到可以防御今后在远东方面发生新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作用”。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外部原因主要是鉴于(  )。

A、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B、中国革命形势发展
C、朝鲜战争全面爆发
D、日本右翼势力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