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河南    来源:fenbi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是( )。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滋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
揭开中华民族抗战序幕的事件是( )。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1949年10月,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对此话的准确解释是中国( )。
“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 )。
我国隋唐时就已经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现象说明( )。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们便可以像神一样地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美国战后对日政策,从“保证日本不再威胁美国”到“不仅要使日本能够自立,还必须把它培养成为坚强而安定的民主主义国家,以便起到可以防御今后在远东方面发生新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作用”。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外部原因主要是鉴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