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9年7月13日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招聘编外聘用教师《中学物理》考试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安徽    来源:fenbi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0.5分,共5分。
1

大气对蓝光的吸收较强,所以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  )

2

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球发生了形变。(  )

3

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

4

地球的半径为,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是。(  )

5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的内部裂变反应。(  )

6

仅知飞行器绕某星球表面环绕的周期就可以估算该星球的密度。(  )

7

超导体态的两个相互独立的基本属性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  )

8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与光屏间距越大,在屏上获得的单色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就越大。(  )

9

设有3个物体A、B、C,它们两两可达到热平衡,若A和B达到热平衡,同时A和C达到热平衡,则B和C也一定可达到热平衡。(  )

10

能量守恒定律是有成立条件的,应用时要先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而动能定理是没条件的。(  )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1分,共8分。
11

电场中高斯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是由(  )。

A、分布在高斯面内的电荷决定
B、分布在高斯面外的电荷决定
C、空间所有电荷决定的
D、高斯面内电荷代数决定
12

普通的DVD采用红色激光器作为读写光源,而蓝光光盘(bd-ROm)则采用蓝光激光器,由于读取激光的波长越短,则盘的记录层记录的最小凹坑长度越小,所以蓝光光盘单面最高容量比普通DVD有储量大得多,下列正确(  )。

A、红光频率高,蓝光频率低
B、在光盘的透明光学传输介质层中,红光束比蓝光束传播速度更快
C、若红蓝光束先后通过同一单缝衍射装置,红蓝光束的中央亮纹一样宽
D、蓝光和红光的复合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红光偏折程度较大
13

由两个不同光源发出的两束白光,在叠加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现象,因为(  )。

A、白光是由很多不同波长的光组成
B、两个光源发出光强度不同
C、这两个光源是相互独立且不相干的光源
D、由两个不同光源发出的光不能有相同的频率
14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的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接竖直墙,A于竖直墙之间有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球B对墙的压力增大
B、物体A与球B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C、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
D、物体A对地面压力减小
1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6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

A、大小为2g,方向垂直木板向下
B、大小为g,方向垂直木板向下
C、大小为g,方向垂直向下
D、0
16

如图所示的两个斜面,倾角分别为37°和53°。在顶点两个小球A、B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都会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个小球平抛运动时间之比为(  )。

A、1:1
B、4:3
C、16:9
D、9:16
17

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均闭合,C是两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容器,板间悬浮一油滴P,断开哪一开关后,P仍保持悬浮状态(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变阻器的滑动头P向b端移动时(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4分,共8分。
19

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从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学科渗透,关心;提高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注重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20

完整的科学探究包括7个环节,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4分,共12分。
21

请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作图。

图示为两束光线经过虚线方框内的透镜发生折射的光路,在方框中画出能完成此光路的透镜。

22

图示的虚线框内有三个定值电阻,ABCD为四根引线,测得AC间的电阻,CD间的电阻,AD间的电阻,若用导线把BD连接后测得AD之间电阻,请在方盒内画出电阻连接图,并在图中标出每个电阻值。

23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400g的小球从离地面为h=1.6m的高度水平抛出,抛出时初速度为,g取。不记空气阻力。求小球落地时的:

(1)速度大小。

(2)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题,共15分。
24

“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第二节内容,请为该内容撰写一份教案。写明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时数,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