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8年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湖北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划线字字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金(luán)殿  (zhuó)越
B、文(zhōu)绉  (hē)责
C、(suí)靖  (jiào)对
D、窥(cì)  (bǔ)育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取谛 炫耀 沥尽心血
B、执拗 胆怯 中流底柱
C、署名 嗤笑 锐不可挡
D、娴熟 迸射 销声匿迹
3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词,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B、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C、伪科学、反科学的东西,因为违背科学常识,所以总是漏洞百出,使人啼笑皆非
D、加拿大的高速公路星罗棋布,汽车川流不息,却看不到扬起的尘土,闻不到排放的尾气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B、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做了详细报道
C、他虽然学历不高,平时喜爱学习,读书不少,还申请了几项发明专利
D、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游戏软件,否则,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5

下列汉字没有会意字的一组是(  )。

A、问 休
B、模 龄
C、使 家
D、领 学
6

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夫 · 托尔斯泰《复活》
B、莫泊桑《羊脂球》
C、莎士比亚《李尔王》
D、左拉《红字》
7

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是(  )。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昭明文选》
8

学生到小学毕业时,常用字识字量应达到(  )。

A、3500 个左右
B、3000 个左右
C、2500 个左右
D、1600 个左右
9

我国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的“课标”经历了前课标时期、课标时期、教学大纲时期和(  )。

A、教学大纲修订时期
B、后教学大纲时期
C、新课标时期
D、后课标时期
10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要求的是(  )。

A、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B、应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
C、应促进学生自身精神成长
D、应使学生继承并创新古今中外文化
1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逼真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
B、由于董仲舒创立理学导致了科举考试“八股文”盛行
C、黎锦熙是我国现代语法理论的奠基人,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D、“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的名言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 12 ~ 15 题。 

渔家傲 ·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

词作者所处的朝代是(  )。

A、唐
B、北宋
C、南宋
D、元
13

全词描写边城景象,用笔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是(  )。

A、北雁南归
B、人烟稀少
C、凄冷荒凉
D、戍卒生活
14

对“衡阳雁去无留意”的理解分析不当的是(  )。

A、描写实景,气候转寒,北雁南飞
B、希望大雁带走北地的消息,传递对家人的思念
C、寄寓作者心理,思归故乡
D、反衬边地环境艰苦,禽鸟尚且不能耐受,人何以堪
15

与本词思想情感完全无关的表述是(  )。

A、保家卫国,情怀豪迈
B、生活艰苦,难以忍受
C、长久戍边,思乡情切
D、深切同情,征人戍卒
二、文言文阅读题。文言文阅读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 10 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6~19小题。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携其手而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然周与摄图各相夸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竞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仍恐染干惊惧,先遣晟往喻旨,称述帝意。染干听之,因召所部诸国,奚、室韦等种落数十酋长成萃。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染干乃悟曰:“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遂拔所佩刀,亲自芟草,其贵人及诸部争放效之。帝闻晟策,乃益嘉焉。

 (节选自《隋书·长孙晟传》,有删改)

16

请为下列划线字注音。(2分)

①妙选勇以充使者 

②亲自

17

请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2分)

①以赵王招女之 

②晟牙中草秽

18

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面双贯焉。

②仍恐染于惊惧,先遣晟往喻旨,称述帝意。

19

选文记叙了长孙晟哪些优秀才干?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三、教学设计题。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5 分)
(三)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0~21小题。

看萤火虫去

罗文发

小翔念三年级,课外书籍中有关于萤火虫的描述,在乡下的树丛里它们就像一朵朵闪闪发亮的蓝绒花。于是提出暑假要到乡下叔公那里去看看,因为你老爸说过,夏夜那里有数不清的萤火虫。

七月的那天,我和小翔来到了牛石村,村子后面是层层叠叠粗野的山丘,从近处向远处眺望,颜色由深而渐浅,山后清淡得可见一条溪水,叮当而流。

叔公讲,前几夜天爷也助兴,月下枝影吊吊,村里的人就如看夜戏。

我就冲小翔讲,那我们就等着今晚的这场好戏又开锣。

“今夜有没有好戏,就看你们运气了。”叔公给我们补了这么一句。

小翔站在夜天里神思恍惚,“月亮呢,萤火虫在哪儿?”

我说莫慌,那透明的感觉是慢慢到来的,把一身风尘抖得干干净净,心里就别无他念,待夜深一点,萤火虫就会出来的。

“走,小翔,向着那条溪流前进。”

没有月亮,幸亏我带了手电筒,溪水很清,清得能看见水底石,清得能看见人和倒影。不想路旁树下坐着一个靠地举着长竿网兜的人,电筒照去,那网兜上的眼还没有芝麻大,他的后面还有一个小小篾片笼,他像打渔人,在那里用心候着,“熄掉你的电筒噢,真正光亮快点出现。”他瓮声瓮气冲我们这么叫起。

溪边长满了灌木丛,突见那树冠上升起一点点的蓝色火苗,飘忽起来,我说,萤火虫出来了,小翔你快看。我真的看到了,它们聚拢来又飞开去,犹如几根蓝色的抛物线。“小翔,你看到了吧!”我喊着。

然而刹那间抛物线消失了,前面的高处竟是一团黑,小翔喊着,“黑乎乎的,哪儿有萤火虫啊?”

萤火虫,你们怎么不见了?快出来呀!难道刚才是我的幻觉,我知道你们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进入发光发亮的阶段也只有两个星期,莫非我们来晚了,错过了你们绽放瞬间极致的灿烂之时。我问坐在石上的打渔人,他说他本来得就晚,你们凑热闹来得更晚了。谁要你们来啰,我一个人不吱声还行。前几夜一帮子人在这里捕萤火虫,大部分被他们“捞”跑了,你们今夜又是电筒又是大声,剩下的余虫不也吓跑了。

小翔赶忙发问:“叔叔,怎么捞呀?”

他指了指石上的长网兜,拿起它左一捞、右一捞、上一捞、下一捞地做起动作。

难怪小翔叔公说,这个戏好不好看,全靠你们自己掂。

我们只好回城了,没想到乡里没有的城里倒有。

花了一百元买了两张萤火虫展的票,这票贵不贵呢?小翔可顾不上想这些。

踏进场子,里面完全是另番景象,入口处,有几盏灯照着,中间几条走道层层绕绕,草皮和盆栽在一边组成了萤火虫的展览之地,那是一个蓝色的洞府,无数只宽口的玻璃瓶由低向高成行排放,瓶子里水晶宫似的萤光荡漾,一个瓶子大概装有十几只飞虫儿,它们不时地朝瓶口飞去,那瓶口的蓝细布上有团团纱眼,毕竟挡住了萤虫飞出的自由之路,因此它们就循环不止。无数只萤火虫在瓶里共舞,单个看去像一只蓝荧荧的灯泡,钨丝振荡不已。合起看似一面海水,蓝色的海水随风飘荡。

小翔心头一紧,瓶子从手中滑落,好在是草地,瓶子没破,萤火虫只觉天地摇晃,一只接一只地飞到外面天地,画出一道道光迹。

观众们、孩子们鼓起了掌,他们惊奇于萤火虫的画圈。它们绕过小翔的身影,投下丝丝缕缕的蓝纱,小翔站在那里就像披上了一条蓝围巾。

这倒使我想起一个连锁似的问题,萤火虫进城了,会不会亮了多少城,暗了多少虫,难怪乡里很难看到萤火虫晚会了。

我算是给小翔补偿了这个愿望,看到了萤火虫,它们在那瓶子里跳踢踏舞。飞出来的几只,学星星眨眼,星星学萤火虫顾盼……

20

如果将这篇课文增选为六年级课文,请你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7分)

21

“文章结尾交代小翔终于“看到了萤火虫”读完全文,那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你设计了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有的说看到了美,有的说看到了悲凉,并且都阐述了理由,请你写出简明的总结语。(8分)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5 分)
(四)

阅读《白杨》教学实录,完成22~23小题。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一种树,它没有松柏那样的傲雪凌寒,也不像垂柳那样的婀娜多姿,但是它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傲然挺立,赢得人们的尊敬和赞美。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这种树,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白杨。

师:这是一种生长在东北和大沙漠里的树,我们南京的孩子可能不太熟悉它。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吧!这就是白杨树。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白杨树。

生:我看到的白杨树高大挺拔,无论怎样大的风都不能把它吹断。

生:我的感觉从下面往上看,白杨树高耸入云,像一个巨人一样。

生:我觉得白杨树非常的青翠,非常的茂盛。

师:在你们的眼中,它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树。在西去新疆的列车上,有一位爸爸,他是怎样向他的孩子介绍白杨树的?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读得真好,特别是“粗壮”这个词读得很有感情。同学们,读了这段话,我们发现,我们对白杨树的认识远没有这位父亲来得深刻。那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坐上西行的列车,一起看一看白杨,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圈划下来,读完了还要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读课文,读完后交流,理清文章的脉络)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读了一遍课文,我有一个问题要问问你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作《白杨》,那作者是不是就真的只想写白杨呢?

生:不是的,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想通过白杨写自己对儿女的感情。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白杨有一种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的精神,作者是想通过白杨,让我们知道,我们也应该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生:书上写了,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一方面是赞扬白杨树,另一方面是赞扬在新疆工作的人,他们是多么的辛苦。

师:你想得真好,说明你对这方面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了,课外的知识很丰富。同学们再想想,课文有没有把它直接写出来呢?

生:作者是想通过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课文里有一段话,(生读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同学们,你们很会抓这些特殊段落,进行学习。在这里,作者好像是在写白杨,但是又像是在写其他的更深的东西,除了写白杨树,还在写什么呢?

生:写的是“爸爸”。

师:同学们,写白杨也是为了写“爸爸”,谁知道这样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手法?

生:以物写人。

生:我觉得应该是以物喻人的方法。

师:挺不错的,我们同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挺好。作者是以物喻人,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说是托物喻人。

课文分析到这里,同学们对整个文章的脉络已经很清晰了,请你们快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如何如何把这篇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

(生读文,小组讨论层次划分,然后交流)

师:我们读书都要力求有所发现,有所积累。下面,请你们仔细读课文,画出你们觉得好的词语,画出你觉得好的句子,概括你觉得好的写法,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觉得好。

(生细读课文,圈画好的词句,概括好的写法,评点为什么认为他们好然后全班交流分享)

师:请同学们课后看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疆建设兵团“爸爸”那代人,这样就能读懂第三部分,也就知道作者是如何托物喻人的了。

22

分析该教师是如何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的。(7分)

23

分析该教师培养了学生哪些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8分)

五、作文题。作文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
(五)

以下两则材料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注意材料末尾的提问。

【A】自信心是人在接受挑战时有把握取得胜利的一种心理状态,日常生活经验表明,拥有良好的自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自信心的获得与养成,可能需要他人的认可与及时鼓励也可能需要个人解决问题,战胜困难获得经验与能力,还可能有其他的因素。

请做思考:自信心来源于什么?是鼓励,经验与能力,还是其他?

【B】环境塑造人。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的成长与生存环境,也是接受教育的环境。一个人的性格、知识、兴趣、志向、能力的获得与形成,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也是社会及家庭影响的结果。

请你思考:跟学校教育相比,家庭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否更大?

24

用一句简洁的话回答你选择的一个问题,并以这句话为标题、论点,举出与你的阅读、学习、经历和观察等方面有关的例子论证你的观点,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①以给定的话为标题和论点。②文章应包括自己的阅读、学习经历和观点。③综合实例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