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湖北    来源:fenbi
下列划线字字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下列汉字没有会意字的一组是( )。
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是( )。
学生到小学毕业时,常用字识字量应达到( )。
我国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的“课标”经历了前课标时期、课标时期、教学大纲时期和( )。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要求的是(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 12 ~ 15 题。
渔家傲 ·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作者所处的朝代是( )。
全词描写边城景象,用笔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是( )。
对“衡阳雁去无留意”的理解分析不当的是( )。
与本词思想情感完全无关的表述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6~19小题。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携其手而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然周与摄图各相夸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竞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仍恐染干惊惧,先遣晟往喻旨,称述帝意。染干听之,因召所部诸国,奚、室韦等种落数十酋长成萃。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染干乃悟曰:“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遂拔所佩刀,亲自芟草,其贵人及诸部争放效之。帝闻晟策,乃益嘉焉。
(节选自《隋书·长孙晟传》,有删改)
请为下列划线字注音。(2分)
①妙选骁勇以充使者
②亲自芟草
请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2分)
①以赵王招女妻之
②晟以牙中草秽
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面双贯焉。
②仍恐染于惊惧,先遣晟往喻旨,称述帝意。
选文记叙了长孙晟哪些优秀才干?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0~21小题。
看萤火虫去
罗文发
小翔念三年级,课外书籍中有关于萤火虫的描述,在乡下的树丛里它们就像一朵朵闪闪发亮的蓝绒花。于是提出暑假要到乡下叔公那里去看看,因为你老爸说过,夏夜那里有数不清的萤火虫。
七月的那天,我和小翔来到了牛石村,村子后面是层层叠叠粗野的山丘,从近处向远处眺望,颜色由深而渐浅,山后清淡得可见一条溪水,叮当而流。
叔公讲,前几夜天爷也助兴,月下枝影吊吊,村里的人就如看夜戏。
我就冲小翔讲,那我们就等着今晚的这场好戏又开锣。
“今夜有没有好戏,就看你们运气了。”叔公给我们补了这么一句。
小翔站在夜天里神思恍惚,“月亮呢,萤火虫在哪儿?”
我说莫慌,那透明的感觉是慢慢到来的,把一身风尘抖得干干净净,心里就别无他念,待夜深一点,萤火虫就会出来的。
“走,小翔,向着那条溪流前进。”
没有月亮,幸亏我带了手电筒,溪水很清,清得能看见水底石,清得能看见人和倒影。不想路旁树下坐着一个靠地举着长竿网兜的人,电筒照去,那网兜上的眼还没有芝麻大,他的后面还有一个小小篾片笼,他像打渔人,在那里用心候着,“熄掉你的电筒噢,真正光亮快点出现。”他瓮声瓮气冲我们这么叫起。
溪边长满了灌木丛,突见那树冠上升起一点点的蓝色火苗,飘忽起来,我说,萤火虫出来了,小翔你快看。我真的看到了,它们聚拢来又飞开去,犹如几根蓝色的抛物线。“小翔,你看到了吧!”我喊着。
然而刹那间抛物线消失了,前面的高处竟是一团黑,小翔喊着,“黑乎乎的,哪儿有萤火虫啊?”
萤火虫,你们怎么不见了?快出来呀!难道刚才是我的幻觉,我知道你们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进入发光发亮的阶段也只有两个星期,莫非我们来晚了,错过了你们绽放瞬间极致的灿烂之时。我问坐在石上的打渔人,他说他本来得就晚,你们凑热闹来得更晚了。谁要你们来啰,我一个人不吱声还行。前几夜一帮子人在这里捕萤火虫,大部分被他们“捞”跑了,你们今夜又是电筒又是大声,剩下的余虫不也吓跑了。
小翔赶忙发问:“叔叔,怎么捞呀?”
他指了指石上的长网兜,拿起它左一捞、右一捞、上一捞、下一捞地做起动作。
难怪小翔叔公说,这个戏好不好看,全靠你们自己掂。
我们只好回城了,没想到乡里没有的城里倒有。
花了一百元买了两张萤火虫展的票,这票贵不贵呢?小翔可顾不上想这些。
踏进场子,里面完全是另番景象,入口处,有几盏灯照着,中间几条走道层层绕绕,草皮和盆栽在一边组成了萤火虫的展览之地,那是一个蓝色的洞府,无数只宽口的玻璃瓶由低向高成行排放,瓶子里水晶宫似的萤光荡漾,一个瓶子大概装有十几只飞虫儿,它们不时地朝瓶口飞去,那瓶口的蓝细布上有团团纱眼,毕竟挡住了萤虫飞出的自由之路,因此它们就循环不止。无数只萤火虫在瓶里共舞,单个看去像一只蓝荧荧的灯泡,钨丝振荡不已。合起看似一面海水,蓝色的海水随风飘荡。
小翔心头一紧,瓶子从手中滑落,好在是草地,瓶子没破,萤火虫只觉天地摇晃,一只接一只地飞到外面天地,画出一道道光迹。
观众们、孩子们鼓起了掌,他们惊奇于萤火虫的画圈。它们绕过小翔的身影,投下丝丝缕缕的蓝纱,小翔站在那里就像披上了一条蓝围巾。
这倒使我想起一个连锁似的问题,萤火虫进城了,会不会亮了多少城,暗了多少虫,难怪乡里很难看到萤火虫晚会了。
我算是给小翔补偿了这个愿望,看到了萤火虫,它们在那瓶子里跳踢踏舞。飞出来的几只,学星星眨眼,星星学萤火虫顾盼……
如果将这篇课文增选为六年级课文,请你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7分)
“文章结尾交代小翔终于“看到了萤火虫”读完全文,那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你设计了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有的说看到了美,有的说看到了悲凉,并且都阐述了理由,请你写出简明的总结语。(8分)
阅读《白杨》教学实录,完成22~23小题。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一种树,它没有松柏那样的傲雪凌寒,也不像垂柳那样的婀娜多姿,但是它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傲然挺立,赢得人们的尊敬和赞美。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这种树,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白杨。
师:这是一种生长在东北和大沙漠里的树,我们南京的孩子可能不太熟悉它。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吧!这就是白杨树。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白杨树。
生:我看到的白杨树高大挺拔,无论怎样大的风都不能把它吹断。
生:我的感觉从下面往上看,白杨树高耸入云,像一个巨人一样。
生:我觉得白杨树非常的青翠,非常的茂盛。
师:在你们的眼中,它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树。在西去新疆的列车上,有一位爸爸,他是怎样向他的孩子介绍白杨树的?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读得真好,特别是“粗壮”这个词读得很有感情。同学们,读了这段话,我们发现,我们对白杨树的认识远没有这位父亲来得深刻。那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坐上西行的列车,一起看一看白杨,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圈划下来,读完了还要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读课文,读完后交流,理清文章的脉络)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读了一遍课文,我有一个问题要问问你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作《白杨》,那作者是不是就真的只想写白杨呢?
生:不是的,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想通过白杨写自己对儿女的感情。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白杨有一种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的精神,作者是想通过白杨,让我们知道,我们也应该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生:书上写了,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一方面是赞扬白杨树,另一方面是赞扬在新疆工作的人,他们是多么的辛苦。
师:你想得真好,说明你对这方面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了,课外的知识很丰富。同学们再想想,课文有没有把它直接写出来呢?
生:作者是想通过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课文里有一段话,(生读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同学们,你们很会抓这些特殊段落,进行学习。在这里,作者好像是在写白杨,但是又像是在写其他的更深的东西,除了写白杨树,还在写什么呢?
生:写的是“爸爸”。
师:同学们,写白杨也是为了写“爸爸”,谁知道这样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手法?
生:以物写人。
生:我觉得应该是以物喻人的方法。
师:挺不错的,我们同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挺好。作者是以物喻人,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说是托物喻人。
课文分析到这里,同学们对整个文章的脉络已经很清晰了,请你们快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如何如何把这篇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
(生读文,小组讨论层次划分,然后交流)
师:我们读书都要力求有所发现,有所积累。下面,请你们仔细读课文,画出你们觉得好的词语,画出你觉得好的句子,概括你觉得好的写法,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觉得好。
(生细读课文,圈画好的词句,概括好的写法,评点为什么认为他们好然后全班交流分享)
师:请同学们课后看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疆建设兵团“爸爸”那代人,这样就能读懂第三部分,也就知道作者是如何托物喻人的了。
分析该教师是如何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的。(7分)
分析该教师培养了学生哪些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8分)
以下两则材料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注意材料末尾的提问。
【A】自信心是人在接受挑战时有把握取得胜利的一种心理状态,日常生活经验表明,拥有良好的自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自信心的获得与养成,可能需要他人的认可与及时鼓励也可能需要个人解决问题,战胜困难获得经验与能力,还可能有其他的因素。
请做思考:自信心来源于什么?是鼓励,经验与能力,还是其他?
【B】环境塑造人。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的成长与生存环境,也是接受教育的环境。一个人的性格、知识、兴趣、志向、能力的获得与形成,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也是社会及家庭影响的结果。
请你思考:跟学校教育相比,家庭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否更大?
用一句简洁的话回答你选择的一个问题,并以这句话为标题、论点,举出与你的阅读、学习、经历和观察等方面有关的例子论证你的观点,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①以给定的话为标题和论点。②文章应包括自己的阅读、学习经历和观点。③综合实例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