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资格/高中 来源:fenbi
下图是“八音分类法”中“木之属”乐器,它常在器乐合奏中运用,用来表示乐曲开始,其名称是( )。
下面谱例出自歌曲( )。
下列哪首钢琴曲改编自唢呐曲?( )
下面谱例出自哪首作品?( )
根据下面谱例的音乐风格,最匹配的民间舞蹈形式是( )。
下面谱例是一首民间歌曲,它属于哪种体裁?( )
下列戏曲剧种与代表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下面谱例是管弦乐合奏《窗花舞》的旋律片段,它出自哪部作品?( )
下面谱例出自亨德尔为皇室而创作的乐曲,它的曲名是( )。
下面谱例中,男低音唱出:“啊!朋友,何必旧调重弹!且让我们的歌声汇成欢乐的合唱吧!”此曲出自古典乐派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
浪漫主义时期,首创“无词歌”这一钢琴曲体裁的作曲家是( )。
下面谱例是勋伯格声乐套曲《月迷彼埃罗》的旋律片段,它属于哪种风格?( )
清唱剧《博伊伦之歌》(又称《布兰诗歌》)的曲作者是下列哪位音乐教育家?( )
风靡于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现代琵琶在形制和演奏方式上属于同一类的欧洲乐器是( )。
下面谱例出自德彪西《版画集》中的《塔》,这一五声性主题旋律模仿了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 )。
下列关于波尔卡和玛祖卡的描述,正确的是( )。
下面谱例的拍子类型是( )。
下面谱例出自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中激烈的战斗场景,适合它的速度术语是( )。
下面谱例的和声音程中,变化音程的数量有几个?( )
下面谱例中,乐句②和乐句①的关系是( )。
“老师经常以五声调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将其贯穿在歌唱教学、听觉训练、音乐读写和音乐作品分析等各项教学内容中。”上述教学行为主要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哪个基本理念?( )
“在学习非洲音乐时,老师要求学生按照其鼓声的音乐节拍传球,当老师在分句之间发出“咚咚”声音时,学生则有节奏地传球。”上述活动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作曲家表达的观念主要是音乐特性,确切的情感和情绪在音乐中是无法得以体现的。”上述观点强调的是( )。
“幼儿园教师经常使用儿童化语言(如奔跑的音符),强化幼儿的思维能力,小学高年级至中学的教师则更倾向于成人化语言”。该观点主要依据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是( )。
老师的某次考核方式是自制乐器,由学生自己寻找材料,设计制作方案,分析乐器结构、鉴别声音效果、进行器乐演奏等”。这种评价突出的是( )。
在欣赏爵士乐作品的时候,应让学生关注最能体现其特征的要素是( )。
“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提供了不同版本的音乐给学生聆听和感受。该活动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下列关于高中“歌唱”模块合唱练习的教学描述,正确的是( )。
下面谱例出自钢琴五重奏《鳟鱼》,其中第Ⅴ声部的演奏乐器是( )。
在开展“创作”模块教学时,老师带学生到某镇进行采风。下列选项哪一个不属于采风活动?( )
要求:用对比手法编配低声部(无需写歌词),与高声部上形成对比。
分析下面谱例,并按要求作答。
要求:
(1)划分乐曲的段落和乐句,画出结构图示。(8分)
(2)写出乐曲结构名称。(4分)
(3)说明9~16小节与1~8小节的关系。(3分)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选修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学跳街舞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点。(10分)
(2)设计完整的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程提问。(15分)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分)
附:教学材料
街舞,起源于美国街头黑人舞者的即兴舞蹈。其音乐节奏鲜明,旋律简洁。舞蹈动作自由、舒展。注重身体的协调性、韵律感,手部的动作及步伐复杂多变,充满蓬勃的青春气息。
某高中音乐课程“歌唱”模块,以教授歌唱与合唱为主要内容,学生选课活跃,报名人数众多。然而,该模块在音乐教学中碰到了许多困难,主要是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许多人没有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看不懂五线谱。因此教师决定调整课程内容,先开设半学期的音乐理论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读谱能力。然而半学期下来发现学生的学习并不积极,仍有部分学生未完全掌握五线谱识读,直接影响到歌唱教学进度。最终,教学计划无法完成。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分析该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
【课题名称】少数民族民歌鉴赏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彝族、苗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以及侗族民歌
【主要目标】通过听、唱、跳等音乐实践,了解彝族等5个民族民歌的音乐特征,根据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做出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片段】
(前略)
1.彝族民歌
(1)聆听《火把节》;
(2)哼唱主题旋律;
(3)观看音像资料,模仿动作;
(4)简介彝族火把节并总结彝族民歌的特点。
2.苗族“飞歌”
(1)聆听《歌唱美丽的家乡》;
(2)了解苗族人生活的地方——山区,讲解苗族飞歌的特点;
(3)哼唱“飞歌”旋律。
3.蒙古族“长调”
(1)聆听《牧歌》;
(2)讲解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3)演唱腾格尔的歌曲《天堂》;
(4)欣赏短调《黑缎子坎肩》。
4.维吾尔族民歌
(1)聆听《达坂城的姑娘》;
(2)观赏维吾尔族的歌唱表演;
(3)欣赏《阿拉木汗》,总结维吾尔族民歌的主要特点;
(4)模仿手鼓演奏,为《阿拉木汗》伴奏。
5.侗族“大歌”
(1)聆听侗族《蝉之歌》;
(2)了解当地的音乐风俗及其音乐特点。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该教学设计中的主要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