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资格/高中 来源:fenbi
下面谱例中的旋律出自钢琴曲《六月船歌》,哪一音乐术语适用于此处表现延绵连贯的感觉?( )
下面谱例最后两小节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
下列选项中,属于八音分类法中“金”的乐器的是( )。
民歌《槐花几时开》的体裁是( )。
下列哪部作品是沈心工创作的歌曲?( )
郭文景于1986年创作的一部交响合唱作品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其名称是( )。
下列有关昆曲的描述错误的是( )。
《好汉歌》的旋律出自下列哪首歌曲?( )
下列谱例出自歌剧《门》,该唱段属于哪种演唱形式?( )
图1中的乐器是( )。
图2的音乐形式属于哪个国家?( )
下列影视配乐中,由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是(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音乐课程应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这主要是指哪方面的核心素养?( )
“只为我们自己唱歌是没有价值的,两个人一起唱会更好,逐渐地越来越多,成百上千的人一起唱,直到我们成为一个伟大的、和谐的音响,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更美好了。”这段话体现了哪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
王老师认为:“音乐学习是理解各种音乐表现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应关注理解作品纯粹的音乐特征。”它反映的美学观点是( )。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音乐教师在教学内容和设计上应把握( )。
下表是某高中学生的音乐感知测验结果数据,该表主要调查的是( )。
在合奏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聆听同伴的演奏,并通过调整使演奏达到整体音响和谐统一。这一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哪项能力?( )
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下列哪项活动体现了学生的艺术表现核心素养?( )
下列谱例中,第一、二声部的缩写是( )。
如图3所示,校音乐器在管弦乐队中的位置是( )。
在音乐剧演员的表演训练中,除了歌唱外,还应注意哪方面的训练?( )
缺
缺
缺
缺
缺
缺
缺
缺
将以下谱例改编成圆舞曲。
要求:
(1)符合圆舞曲的节拍特点。(5分)
(2)旋律流畅,调式调性明确。(5分)
分析以下谱例。
要求:
(1)说明曲式结构,并画出曲式结构图。(8分)
(2)分析调式调性。(3分)
(3)写出前8小节与最后8小节的联系。(4分)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歌唱”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学唱《赶牲灵》。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10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15分)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分)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校要求线上授课。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线上人数多,信号不稳定,经常出现卡顿,影响教学效果。沈老师根据学生兴趣和意愿将学生分为不同项目的学习小组,开展分类教学活动,并在课前发放音乐视频资料,这样既可以减少课上聆听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参与实践和音乐讨论。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分析沈老师教学中的优点(7分),并说明理由(8分)。
【课题名称】《第五“命运”交响曲》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鉴赏《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主要目标】聆听《第五“命运”交响曲》,理解贝多芬讲述的人类面对命运时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学习“命运”动机
(1)教师呈现乐谱,学生击拍视唱,教师指导更正。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不同的情景,带着特定的情绪敲门(如遇到烦心事时到朋友家里发牢骚,要敲房间门时的心情)。
(3)教师播放“命运”动机的音频。
师:听到这部分动机,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生:急促有力,紧张不安。
(4)教师再次播放主部主题,学生跟随音乐敲击节奏。
(5)播放呈示部音频,导出副部主题。
师:除了“命运”动机,你们还听到其他不同的主题了吗?
生:还有另外一段优美的旋律(副部主题)。
2.学习副部主题
(1)教师呈现副部主题乐谱,学生哼唱,并随音乐用手指画出旋律线。
(2)播放副部主题。
师:这段旋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主要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如音色、力度、节奏、旋律)
(生略)
3.完整聆听呈示部
(1)教师播放整个呈示部,学生聆听:每次听到“命运”动机时,在桌子上拍出相应的节奏。
(2)当副部出现时,用手指画出旋律线。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过程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