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资格/高中    来源:fenbi
下列物质使用合理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混合加热,发生下列反应并达到平衡:CO(g)+
(g)
COS(g)+
(g) K=0.1,反应前CO的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均正确的是( )。
已知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检测环境中含量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化合物M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合成M反应可表示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下列属于描述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是( )。
教学工作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工作计划包括( )。
①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
②单元教学计划
③课时教学计划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初中、高中必修和高中选修内容中均有所涉及。这三个阶段知识的关系是( )。
在化学课堂上,有些学生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 )。
“结构决定性质”是人们认识物质过程中获得的一条规律,下列现象不适用这一规律解释的是( )。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评价方式符合现行高中化学课程评价理念的是( )。
①统一评价标准,进行定量评价
②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③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④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方式多样化
下列说法不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的是( )。
某教师在进行“强弱电解质”的教学时,设计了实验:分别测量0.1mol/L 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这样的设计运用了( )。
某教师在进行“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第一课时教学时,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设计成PPT课件(约50页),在课堂上根据每一张PPT进行讲解,整节课共有2次提问,几乎没有板书,遇到需要演示的实验时,播放实验视频,供学生观看。
问题:
(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优点和缺点有哪些?(6分)
(2)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是什么?(6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这样的表述: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问题:
(1)简述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7分)
(2)结合高中化学某一内容的教学,举例说明如何借助化学史开展教学。(6分)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
【试题】如下图所示,容器A左侧是可移动的活塞。向A中充入1molX气体和1molY气体,起始时容器A的体积为aL。保持温度不变发生下列反应:
达到平衡时容器A的体积为1.2aL,则X的转化率为( )。
A.10%
B.20%
C.30%
D.40%
【考试结果】正确率低于20%。
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是(3分),请写出本题正确的解题过程。(6分)
(2)请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请写出至少2点)(6分)
案例: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金属铝”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生活中铝制品能够“安然无恙”的原因是……
学生: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教师:其实不仅仅是铝,大多数金属在空气中都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只是有的氧化物疏松,有的致密。我们来看两幅图片,一幅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另一幅是铁丝在纯氧中燃烧。那么铝能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呢。
学生:应该会吧。
教师:那么你们有没有办法,让铝在空气中燃烧起来呢?
学生:(无人能回答)
教师:怎样能做到呢?同学们肯定有想法吧,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开始交头接耳,但仍旧不能回答)
教师:(板书铁、铝和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可以燃烧,铁也可以燃烧,我们预测铝应该也可以燃烧。那有什么办法吗?大家有些想法了吗?
学生:(小声说)没见过铝燃烧呢。
教师:对,同学们说没见过。真的没见过吗?下面我让大家先看两张图片。这张图片熟悉吧,节日美丽的焰火,焰火是烟花燃烧后留下的美丽,烟花里含有什么呢?就含有金属镁、铝以及其他一些物质,大家有些想法了吗?
学生:烟花中含有铝啊,是粉末吗?
教师:对啊,大家有些想法了。再给大家看这张图片,这是面粉厂四处张贴的“禁止吸烟”和“禁止明火”的图片,大家的灵感来了吗?
学生1:温度要高。
教师:哦。“温度要高!”大家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学生:有道理。
学生2:可以用别的东西引燃它。
教师:哦,引燃!很好,还有吗?
学生3:研磨成足够小的颗粒,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教师:这位同学,你评价一下她刚才说的对不对?(老师指着一位同学)
学生4:我觉得好像是对的。那个面粉厂的图片,就是说粉末易于燃烧吧。
老师:非常不错啊。你看,大家的灵感不是都来了嘛。温度、引燃、小颗粒……大家想不想做做这个实验?
学生:想。(非常兴奋)教师和学生一起实验。
问题 :
(1)请写出铝的燃烧演示实验的仪器、试剂和操作。(4分)
(2)在上述案例中,该教师教学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8分)
(3)该案例中,教师的教学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8分)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乙烯”的内容标准是:了解乙烯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的部分内容: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与烷烃”等知识。
要求:
(1)根据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3分)
乙烯分子的电子式:;
乙烯分子的结构式:;
乙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乙烯的教学设计,字数不少于300字。内容包括:
①教学目标。(6分)
②教学重点和难点。(4分)
③主要教学过程。(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