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资格/初中 来源:fenb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不符合节能减排举措的是( )。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下列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下图是电解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表是某同学对所学内容的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
香兰素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它可由丁香酚经多步反应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与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无色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
、
、
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下图所示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且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五个一级主题,下列不属于这五个主题的是( )。
某教师在“制取氧气”的教学前,做了如下工作,其中,属于该课时教学设计的是( )。
①分析了“制取氧气”在本单元的地位
②选定了“制取氧气”的教学方法
③编制了一套包含“制取氧气”内容的期中考题
④确定了“制取氧气”的教学重点
⑤准备了“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用品
某化学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教学前,给学生播放一个深山老林中“死狗洞”的故事,创设这一教学情景的主要目的是( )。
下列可以用来描述认知性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
某教师在开展“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时,下列最能让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产生直观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
下列教学行为中,不恰当的是( )。
某学生在学习了氯的化学性质后,根据氯和溴结构的相似性,来学习溴的化学性质,感到非常轻松。这种学习方法是( )。
某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采用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M—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其中M是指( )。
某教师在“燃烧和灭火”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展示了自己开发的一些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图片)。课后,他对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进行了反思。下列选项不属于本次反思内容的是( )。
某教师在开学时,对高一新生开展了一次小测试,以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 )。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带来不同的教学 效果,同一种教学方法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问题:
(1)请列举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4种常用的教学方法。(4分)
(2)选择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8分)
某教师开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学过程如下:首先,播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录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过程;然后,一边讲解一边演示,逐一介绍实验过程中 的操作技能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最后,演示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全过程。
问题:
(1)简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6分)
(2)试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形成具有哪些作用。(7分)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计算题,测试后对部分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了统计,并选取了典型的解题过程加以分析。
【试题】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5000t含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 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考试结果】经统计分析,下列的解题过程具有普遍性。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5分)
(2)分析学生的上述解题过程,找出其中的不规范之处。(5分)
(3)在讲评该试题时,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问题是什么?(5分)
下面是某教师开展“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教学的主要环节。
【讲授】讲述溶液的酸碱度及其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
【演示实验】用pH试纸测试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的pH。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说明它们的酸碱性。
【组织学生探究】洗发剂和护发剂的酸碱性。
实验:测定洗发剂、护发剂和洗护合一洗发液的pH。
讨论:根据实验及所学知识,讨论下列问题。
(1)有的洗发用品分为洗发剂和护发剂。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2)从清洁效果和保护头发的角度考虑,你认为怎样选择洗发用品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归纳总结】(略)
问题:
(1)pH=2和pH=6的溶液,哪一种溶液的酸性更强?酸溶液和酸性溶液是一样的吗?为什么?(4分)
(2)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6分)
(3)该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哪些特点?(10分)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合金”的课程内容标准为: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合金”的部分内容如下所示。
实验8–1 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硬铝片(铝合金)和铝片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画,比较它们的硬度。
讨论 查阅资料,了解焊锡(锡铅合金)和武德合金(铅、铋、锡和镉组成的合金)的用途。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适合于不同的用途。因此,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已学过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合金的概念。
要求:
(1)分析材料二的编写意图。(6分)
(2)根据上述三个材料,完成上述内容的教学设计,字数不少于300。内容包括:
①教学目标。(6分)
②教学方法。(2分)
③教学过程。(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