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资格/高中    来源:fenbi
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最大的是( )。
某温度时,化学反应已达平衡,为提高
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甲、乙、丙、丁、戊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为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乙为金属单质,丙为含甲元素的酸,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各对物质,可以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紫草宁可以用作创伤、烧伤等的治疗药物,它可以由1,4,5,8-四甲基萘经多步反应合成,两者分子的结构简式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含义是(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给出的实施建议包括( )。
①教学建议
②评价建议
③教科书编写建议
④高考考试建议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
①学生状况
②教材内容
③教学条件
④教学目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关于讲授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面四位教师用各自的方法开始了高中化学第一课,其中最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 )。
某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中的C的
杂化,将四个同样的气球的封口处扎在一起,四个气球便自然指向了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且无论外力怎样改变某个气球的位置,一旦外力撤去,气球会立即恢复原样。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要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是( )。
①目标多元
②方式多样
③过程与结果并重
④注重甄别与选拔
某教师为全班同学每人做了一个文件夹,其中放入了同学们的社会调查记录、课外活动照片、辩论会的发言稿、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等,并依据文件夹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属于( )。
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内容之一。
(1)请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说明如何开展基本理论教学。(6分)
(2)试分析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意义。(6分)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物质性质的实验,不仅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印象,也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原教材中有浓硫酸和蔗糖制成“黑面包”的经典实验:取20g蔗糖,放入烧杯,加2mL水,再加15mL浓硫酸,搅拌,混合物迅速变黑,上涨越过烧杯口,同时放出大量气体。
现教材提供的做法:取2g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加入约5mL浓硫酸,搅拌,然后塞上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将玻璃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1)“黑面包”实验体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3分)
(2)对比原教材,现教材提供的做法有哪些优点?(6分)
(3)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分)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试题】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8g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B.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为4
C.46g 和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
D.1mol Na与足量的反应,生产
和
的混合物,钠失去
个电子
【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2分)解析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2分)
(2)请分析其余三个选项,并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6分)
(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方法是什么?(5分)
案例:
下面是三位化学教师关于“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
教师1:从铝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铝土矿的成分引入,展示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从对工艺流程的步骤分析,引出氧化铝的两性。
教师2:从日常饮食中油条制作曾用明矾和小苏打做发泡剂,引出氢氧化铝的性质。
教师3:从提出问题“铝制炊具加热或与酸、碱、盐接触时铝元素是否会溶进食物?”开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出氧化铝的生成和性质。
问题:
(1)“两性”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主要化学性质,请分别写出氧化铝和盐酸反应、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分)
(2)请说明这三位教师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所体现的课程理念和各自的特色。(6分)
(3)简述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常用方法(不少于3种)。(8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试验)》关于乙酸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 某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2》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部分内容: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苯、乙烯、乙醇”等内容。
要求:
(1)请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4分)
(2)完成“乙酸的酯化反应”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少于300字)。(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