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遴选/广东    来源:fenbi
一、单选题 (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五岳归来不看山”,以下选项与上述推理方式最相近的是( )
2.旅行社为三位旅客预订了飞机票。这三位旅客分别是荷兰人比尔、加拿大人伯托和英国人丹皮,他们三人一个去荷兰、一个去加拿大、一个去英国。据悉比尔不打算去荷兰,丹皮不打算去英国,伯托既不去加拿大,也不去英国。以下哪项,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 )。
3.任何小说在写完之前,都和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总是努力使它完美无缺。而一旦出版之后,一切可用的心血都已用尽,个人已再无力量去改动它,剩下的事情就是让别人去评说。由此可以推知 ( )。
4. 下列与茶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5.春兰:墨兰:兰花( )
6.以下与“冰冻: 冰箱: 冷藏”关系类似的是 ( )
7.以下与“白醋:消毒”关系类似的是 ( )
2018年共进口木材11194.4万立方米(原木锯材合计,原木材积)金额21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2%和5.6%。数量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9个百分点,金额增幅下降了17.6个百分点。
2018年进口木材及木制品总金额245.89亿美元(不含纸及纸制品),增长6.3%。出口总金额362.53亿美元,增长2%。2018年进口原木5974.9万立方米,金额101.08亿美元,分别增长7.9%和10.7%;进口锯材3674万立方米,金额101.08亿美元,分别下降1.7%和增长0.4%。
2018年木家具进口金额9.24亿美元,增长3.6%,木框架坐具进口金额3.32亿美元,增长13.8%。刨花板2016年进口增幅41%,2017年增幅21%,2018年进口69.2万吨,为负增长(-2.7%)。2018年木制品出口金额仅增长2%。2018年木家具出口数量增长5.68%,金额负增长1.6%,木地板出口26.6万吨,3.85亿美元,分别下降24.8%和下降25.9%。胶合板出口1137.8万立方米,55.56亿美元,数量增长5%,金额增长9%,纤维板出口179万吨,38.35亿美元,数量下降14.9%,金额增长6.2%。木制品出口企业普遍效益下降。2018年进口针叶原木4159.7万立方米,金额57.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8%和12.6%。
针叶原木从新西兰进口1729.4万立方米,增长23.2%,俄罗斯795.3万立方米,下降10.1%。美国502.8万立方米,增长2.3%,澳大利亚413.4万立方米,下降3.7%。乌拉圭20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75.4%,从日本进口针叶原木92.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3%。2018年进口针叶锯材2488万立方米,金额49.91亿美元,分别下降0.7%和增长2.3%。其中来自俄罗斯针叶锯材1567.4万立方米,增长9.7%,占进口针叶锯材63%,从加拿大进口417.4万立方米,大幅下降18.2%,占进口针叶锯材的17%。
8.2017年,针叶原木进口量排第四的是哪个国家?
9.2017年进口原木约是进口锯材的多少倍?
10.2017年从加拿大进口的针叶锯材占总进口的比重约为:
11.2018年,下列三种产品出口金额增长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 ()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个答案是 ( )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 ( )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一党亡国危机。”这一论断表明 ( )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解决,“挨骂”问题的关键在于 ( )。
16.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 )
17.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8.根据《宪法》规定,下列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是指()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下列关于我国公民财产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20.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中,无效的是 ( )
材料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材料2:
揭阳市2021年出台《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于政策措施的通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强化产业、财政、投资、消费、金融等政策,与我市就业政策的协同联动。积极发挥外商投资促进就业作用,通过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
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取消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环节,取消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报到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必需材料。
材料3: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居于乡村振兴突出位置。记者在全国多地走访发现,乡士人才外流问题是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乡村干部队伍,需要做到人才有进有退,及时“新陈代谢”。然而,一些地方乡村干部队伍出现“断层”问题,已成为影响乡村振兴有序推进的隐忧。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地处苏皖交界,该镇党委书记某朝辉说,每年镇上都有很多学生参加高考,但出去读过大学的学生却很少报考自己家乡的公务员,即使镇里常年都有编制空缺。他把乡村后备干部队伍断层现象形容为“会场一片白花花,七个干部八颗牙”。
记者在吕梁山区、太行山区走访发现,一些村庄饱受村干部老龄化困扰。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木瓜坪乡康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郭平平说,全村近1300人,约70%外出务工,60岁以下的仅剩七八十人。太行山区一位村支书说,该村村“两委”干部中40多岁的仅一位,其他多为五六十岁,最大的已73岁。吕梁山区“90后”村民张鹏说,村里乃至镇上的小学师资薄弱、设施陈旧,他只能陪孩子去县城就学加上农村就业岗位少,他是“有家不想回”。
招人难留人更难,在一些地方,“边招人边走人”已成常态。上塘镇一位干部反映,该地大学生“新村干”享受政策优待,第一年的月工资能有4000多元,还算不错:可干满一年定职村干后,反而每月只能领2040元,支部书记每月也只能领到约3500元,工资“倒挂”直接“劝退”了部分有志青年。近几年,上塘镇招聘的数十位大学生,已走了近一半。
时任山西省运城市临绮县委书记于鹏飞表示当地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造机会,但乡村成为人才谋求更高发展的跳板,服务期满后,不少大学生选择离开,基层面临人才外流局面。
材料4:
当前,不少乡镇农技出现了人才“缺口”。记者从南方一个省的兽医局了解到,全省乡镇动物防疫站共有8000多个编制,但实际在岗的不到7500人。
实际上,在岗的农技人员中,部分是退伍军人、机构裁并后的分流人员,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不够多。”一名兽医局局长坦言。
有限的农业干部也常常是“身兼数职”,甚至还要承担创卫、防汛等工作。某县农业局农技站站长说:“有个乡镇的农技站站长还兼着水利站、经管站、畜牧兽医站的负责人,没有精力研究业务。
记者走访看到,少了农业人才的支持,无论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还是乡村振兴都受到了影响。2018年,农民杨龙种的辣椒大面积患病,但当地农技人员赶到现场一看,表示“不熟悉辣椒,无能为力最后病害没能控制住,杨龙损失了近50万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受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职业认同感等因素影响,一些学农毕业生不愿意进入农技推广队伍。而受招聘制度限制等因素影响,一些愿意务农的学生却“入农无门”。
参加过几次招聘会后,农校学生小赵择业时决定考公务员。她说,对于本科生来说,从事农业基本上只能去基层部门和中小型农企,工作地点多在农村,工资待遇不高、晋升空间有限,因此“大多数同学都不是对口就业,考公务员或者考研的人居多”
某所老牌农业学校的校长表示,近年来,学生报考涉农专业的意愿明显减弱,现代农艺的学生人数仅占该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考不上其他专业才选择学农。究其原因是农学专业就业前景不好,工资普遍偏低: 是学生怕辛苦,不愿去田间地头。
实际上,早些年基层的农业人才80%是中职农校毕业的,但现在中职农校的毕业生进不去基层队伍了。”一位中职农校校长说,中职农校的课程设置和未来的岗位是对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完全能胜任农技推广工作,但现在不少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都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大中专生难以拿到“入场券”。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基层农业技术员岗位只要专业对口、实操过硬,中专生、大专生都能干,但是招聘却一定要求本科学历,反而让乡镇农技站招不到人,将高学历作为硬性条件实际上缩窄了乡镇获取人才的通道。
材料5:
近年来,揭阳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八方英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随着一批批重大项目落户揭阳,我市充分释放项目对人才的集聚效应和人才对项目的引领效应,以绿色石化产业人才振兴计划为示范,逐步实现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良性循环,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随着绿色石化现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石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引进培育也被提上日程。市委组织部以“揭阳市绿色石化产业人才振兴计划”入选省“扬帆计划”为契机,组织各县(市、区)深入全市419家相关企业开展“扬帆计划”深度调研,并发动106家企业参与“扬帆计划”。同时,紧密结合石化产业实际,出台《揭阳市绿色石化产业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全力打造引领我市人才工作的品牌项目。目前已有3个创新创业团队、2名产业领军人才通过评审,引进石化产业人才56名。项目实施周期为2021—2023年,重点扶持我市石化产业及其下游产业,主要包括化纤新材料、橡胶和塑料制品、涂料及黏合剂、日化、绿色炼油等领域。
材料6: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社会蓝皮书: 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表明,大学生就业地域偏好明显,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和二线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仍占大多数,不过这一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想去三四线中小城市、小县城、基层乡镇和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占比虽然相对较少,但呈上升趋势。2021年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工作的大学生占比34.1%,想去二线省会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的非省会城市的大学生占比39.27%,合计超过70%,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依然倾向于“传统”大城市。
二、写作题 (3题,共80分)
问题1:请结合材料3,提出留住乡土人才的对策建议。
要求:条理清晰、内容丰富、针对性强,400-500字,20分。
问题2:请结合材料4,分析农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原因。
要求:分析准确、逻辑清晰、内容深刻,100字以内,10分。
问题3:请结合材料,围绕“人才与就业”这一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不拘于材料、主题突出,不少于800字,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