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江苏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史学家在谈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后,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
A、以德才为标准
B、以年龄为准则
C、以等级为核心
D、以血缘为纽带
2
国家政令从出台到执行的一整套程序,使政权的中心转移到政府。将皇帝的最后决策权纳入政务运行的程序之中,已不单纯是皇帝的个人行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如果仅以分割相权上来解释这一制度,就会掩盖政治制度的进步。上述材料反映的制度应是( )。
A、科举制
B、内阁制
C、三省六部制
D、郡县制
3
从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私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牛耕的推广
B、公田变为私田
C、分封制的瓦解
D、税制改革
4
汉代儒学因袭先秦,又有所变异,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思想体现的是( )。
A、天人合一
B、君权神授
C、大一统
D、三纲五常
5
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
1927年,国共分裂后,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实行土地革命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7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里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
A、轮船
B、飞机
C、火车
D、蒸汽机
8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段话,赞颂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
“一五计划”实施后,我国实行城市粮食配给与国家实行粮食征购同步并举,国家必须掌握粮食,基本保证城市工业人口的供应,八九十年代以来,商品日益丰富,逐渐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民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上述材料反映出( )。
A、计划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B、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降低
C、国家已不再管理经济
D、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1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
A、黄梅戏
B、元杂剧
C、京剧
D、粤剧
12
罗马法博大而缜密,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深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②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的有关内容为蓝本起草的
③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法律制度和诉讼原则等源于罗马法
④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说,我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
A、欧洲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回了玉米
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14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1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型社会机体,两种新能源是指( )。
A、电力和石油
B、蒸汽和石油
C、蒸汽和电力
D、电力和核能
16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国家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如利用国库资金为垄断集团承担投资风险,保证高额垄断利润,利用国家权力加强资本的集中和积累,加剧垄断集团对中小企业的吞并。上述材料说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 )。
A、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B、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D、滞胀后的经济加速发展
17
“工农结合的目的是消灭阶级,城乡结合的经济纽带不是轻工业产品,是重工业,改造小农经济必须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公有化,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此引文反映的是( )。
A、余粮收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18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大量涌现反映了( )。
A、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19
19世纪某诗人在作品中写到: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段诗歌体现的文学特征是( )。
A、现实主义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20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远航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一)
阅读下列材料:
二战后期,美、英、苏合作已经出现大国决定世界政治的迹象,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进入了相互争夺和缓和的新阶段,不管是苏攻美守还是美攻苏守,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但是一场具有转折一一的突变已在悄悄的酝酿着。
21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大国演变的基本因素,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事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字数不少于150字)(15分)
(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明清之际,随着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层立意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德国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俄国赫尔岑则坦率地说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材料三、(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于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
——李泽厚《启蒙与就忙的双重变奏》
22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含义。(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前后的“启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5分)
23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更是学生感受,确证历史的证据来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多种史料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请概括史料的分类,搜集史料的方法,并阐述史料在相通互证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10分)
24
批判性思维决定历史教学的质量。高中生已经具备了批判性意识,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少提出两种培养途径,并结合案例加以阐述。(10分)
(三)
【教科书内容】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教学分析】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主题:高一学生
25
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请设计一种探究性学习的方案来突破重点,并依据教育学相关原理阐述设计理由。(6分)
26
请依据本课教材内容命制一道材料型选择题(提供答案),并对所设选项作出解析。(9分)
27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加深学生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请依据课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认识工业革命中“人”所发挥的作用?(6分)
(2)怎样看待工业革命对“人”产生的影响?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