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7年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题(精选)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山东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上述言论说明宋明理学影响中国文化(  

A、礼治秩序的重建
B、“内圣”经世路线的高扬
C、理想人格的建树
D、传统宗法观念的渗透
2

顾炎武认为明王朝“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为此,他特别强调(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君主专制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经世致用之学
3

刘知几《史通》卷四《序列》云:“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刘知几强调的是(  

A、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
B、历史事实具有可知性
C、治史要讲究科学方法
D、治史要有艺术性
4

据统计1700-1830年间,广州流入白银的净数约一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说明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方式是(  

A、以白银换取棉布
B、以白银换取丝茶
C、以鸦片换取丝茶
D、以鸦片换取白银
5

梁武帝时“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这则材料表明的中心问题是(  

A、寺院占有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B、隋唐时期寺院经济兴盛
C、南北朝统治者都尊崇佛教
D、北周因采取灭佛政策而兴盛
6

忽必烈即汗位后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一再鼓动他“奋扬乾坤,应天革命”。“革命”的含义是(  

A、军民异籍,胡汉分治
B、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C、设官分职,立政安民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7

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说:“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其中“林总督行事”应是(  

A、虎门销烟
B、抗击英国侵略者
C、编译《四洲志》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8

中国近代前期的近代化进程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相比,主要特点有(  

①受封建保守势力和资本主义列强双重阻碍

②中国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掌握领导权

③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

④中国工业近代化过程中,地区分布不平衡,部门结构不合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总暴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做出上述决定的会议是(  

A、1927年八七会议
B、1935年的遵义会议
C、1935年瓦窑堡会议
D、1937年的洛川会议
10

蒋介石敢于发动内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尚未做好准备
B、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C、美国的支持
D、人民力量弱小
11

鲁迅描述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西方文化冲击中国社会生活
B、传统文化习俗根深蒂固
C、新旧文化交相辉映
D、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12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B、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羸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
C、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13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电影《建国大业》在全国热映,明星大腕客串角色令人觉得不够严肃,但影片揭示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共产党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B、国民党政府腐败,失去人民的支持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
D、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14

新中国成立后某一个时期,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布,管制美国政府和企业的在华财产冻结美国在华的公私存款;又与苏联建立中苏金属公司、中苏石油公司、中苏民航公司等一些合资企业。与此相关的方针政策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公私合营
C、“一边倒"
D、“另起炉灶”
15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据此判断此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16

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
D、十五大的召开
17

下列人物中,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是(  

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达
18

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B、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C、提高了资本主义饲家的垄断程度
D、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19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调整、整顿、巩固、提高
C、调整、巩固、整顿、提高
D、调整、充实、巩固、提高
20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21

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他的学生说:“孩子们,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与这一情景密切相关的历史(  

A、普奥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普法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2

18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实行“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之相适应的历史现象是(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出现
B、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垄断组织的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23

19世纪末,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尖锐复杂,形成“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激烈
C、英国要继续维持其世界殖民霸权地位
D、德国要和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24

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是因为(  

A、参战的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C、战争严重削弱了所有帝国主义国家
D、战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5

历史学家德-阿宁在谈到十月革命时认为:“还是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完成,首先有赖于列宁的百折不挠的狂热和托洛茨基的恶意煽动。如果没有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也就不会有十月革命。”他想要说明的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主要是列宁的功劳
B、十月革命是主客观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C、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恶意煽动
D、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政府的错误
26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

A、韩、赵、卫
B、韩、齐、魏
C、韩、赵、魏
D、燕、宋、卫
27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28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29

七月流血事件后,出任俄国临时政府总理的是(  

A、高尔察克
B、托洛茨基
C、克伦斯基
D、科尔尼洛夫
30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是在(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6月
D、1970年4月
二、填空题。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3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于南宋末年投笔从戎的抗元英雄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

33

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表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4

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起义开始于

35

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条约是;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条约是

3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的签署。

三、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剛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到19世纪,他们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这种西方的霸权在19世纪时不仅欧洲人而且非欧洲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在人们看来,西方的优势地位几乎是天经地义,是由上帝安排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国在鸦片争以前完全是一个封建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君主专制。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东来,它们既是“强盗”,也“先生……侵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科学技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价值观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37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西方的优势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在鸦片战争后是如何向西方“先生”学习的?(5分)

(二)

阅读材料:

材料一: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

——[日]井上清《日本历史》

材料二: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他们醉心于此,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友好交往最主要的内容是,大批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派赴日留学生13名。此后中国留学生逐年增加,1903年増至1000人,1905年后半年骤增至8000人,是留学日本最盛时期。这次高潮与隋唐时期第一次高潮的不同点是因为日本学习西方有成效,所以中国人到日本去,学习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文化艺术,来挽救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瓜分危机的中国。

——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

38

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唐朝时中日交往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导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5分)

(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交往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导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5分)

(三)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闾(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伺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3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四、简答题。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0

简述周世宗改革的措施和意义。

41

根据你所学习到的地理、历史知识,试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第一次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

42

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技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不断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前期“西学东渐”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的?

五、论述题。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1分,共11分)
43

论述士族制度的萌芽、形成、巩固、鼎盛、衰落和消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