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3年4月13日天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网友回忆版)

分类:事业单位-综合应用/天津    来源:fenbi

一、给定材料

材料1

“软实力”用来衡量一个国家除了军事、经济、自然资源等“实力”之外的实力。有人说,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力而非破逼或利诱达到目的的能力。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外交、文化、道德标准、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力。

软实力最初用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现在,它常常和文化相联系,称为“文化软实力”。所谓“文化软实力”,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因其文化而拥有的,对于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动员力。文化软实力可分为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和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基于广义的文化。这里所谓的“广义的文化”,包括了语言、社会习俗、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正如一位人类学家所言,“文化就是生活方式”。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基于狭义的文化,即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出版、音乐、动漫、网络游戏、会展、艺术、互联网资讯等形式表现的纯粹的文化,通常情况下,人们谈论的文化软实力,都是狭义的文化软实力。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特殊观念的价值观既是广义文化的核心,也是狭义文化的核心。所以,在探讨通常意义上的文化软实力时,人们一般首先关注价值观的吸引力。

材料2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我国软实力与硬实力相比落差较大。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足37SQxFy/59w8aqRgTlJ0og==,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平均达到8lHCgOBfm9m7Uj4N/Y2Pwg==以上,美国则达到Cqwpl0uWes+29Yobr3bdAA==。美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当中占8AT6Y3u6tM5929e+xBQFzw==,欧盟占gj3AH4L+X4Z++8SjVNt9CQ==,而整个亚太地区只占EIlzJC0gyWoy68EeKpEykg==,我国所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的份额低于uKx+Yllq/LyuhtOSK9l8fQ==。我国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以图书出版为例,累计逆差竟达6倍之多。另外,我国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和中西部文化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在文化支出方面,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1733.6元,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仅为378元。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设施方面,城乡二元机制使我国公共文化投入长期向城市倾斜,优质教育资源、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体育设施集中在城市,广大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严重稀缺,文化、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没有占全国总人口crl0dnDnD+pPeIy8YlXZ+Q==的农村人口文化水准的大幅提升,就没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

材料3

北京大山子地区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四、五环之间,是北京市城区中除首钢之外工业厂房保留最大、最好的区域之一。798、北京时尚设计广场、酒厂艺术园、一号地艺术区……一大串人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区,都位于大山子及其周边地区。

据悉,未来五年,朝阳区将重点打造北京大山子当代艺术及时尚设计产业功能区,根据区域内机构特点,该区域主要产业将为艺术的创作和展示,服装设计、展示和交易,时尚设计产品的发布等内容,同时区域内也有其他创总设计类机构和旅游配套服务机构,发展成为中国艺术及设计服务产业原创中心、展示交易中心和展览培训中心。

目前,朝阳已决定在该区域投资14亿建设11个重点项目。这些点建设的项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融合区域资源,打造产业功能区相匹配的服务于功能区的重大项目,如酒仙桥北路北通东西五环工程、机场高速大山子桥改造工程项目等;另一类是与各个园区发展和建设相匹配的服务于各园区的重大项目,如798创意大厦和751设计师大顶等。

“目前,区域内现有文化创意产业机构约1000余家,其中约400余家位于798艺术区内,主要以艺术展示、创意设计为主;100余家位于751时尚设计广场、国投信息创意产业园区内,主要以时尚设计和展示为主。”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说,“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当代艺术及时尚设计产业功能区。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按规划执行和计划项目实施,预计在'十二五'期末,该区域可以成为区域总产值超过500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保持年均kiidnxyQ5O7tQJdpY3xWGQ==左右的增速。其中,798艺术区年产值达到120亿元,751年产值达到180亿元,毕捷电机总年产值达到100亿元,松下彩管年产值达到150亿元,其他周边区域为200亿元。”(北京例子)

材料4

有位社会学家曾说过,城市决不仅仅是许多单个人的集合体,也不单单是各种社会设施,诸如街道、建筑物、电灯、电话等的聚合体;城市也不只是各种服务部门和管理机构,如法庭、医院、学校、警察和各种民政机构人员等的简单聚焦。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换言之,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城市已同其居民间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而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古代的雅典,按今天的规模标准来看不过是个小城市,但它一直是民主和哲学的摇篮。中世纪和近代的威尼斯与佛罗伦萨,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城市,但它们孕育了影响深远的商业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得它们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一个有个性的、有志于对民族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城市,必须要有自己鲜明的精神气质,要有自己特有的精神内涵。

在我国,城市精神也不是个新名词。深圳早在1990年就已经提出了“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等八个字的深圳精神,2002年又将深圳精神概括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十六个字。在重庆,人们将重庆的精神概括为“登高涉远、负重向前”。此外,还有很多城市都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精神,如合肥精神:“开明开放、求是创新”;宜兴精神:“崇文厚德、和谐奋发”;南昌精神:“大气开放、诚信图强”;成都精神:“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武汉精神:“勇立湖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上海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南京精神:“厚德载物,同进文明”;杭州精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材料5

2011年11月2日,经过18个月,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组成的北京精神表述语由2929709名首都市民投票选出。其中,(1)“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深刻反映出首都的担当和责任,彰显出北京精神的高度和大义。北京市民历来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具有忧国忧民、国家发展、勇担时代使命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强烈的家国情怀。(2)“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体现了北京人民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北京发展的未来更加需要持续的创新精神,依靠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3)“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北京以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海纳百川、雍容大度、博采众长的精神境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北京更需要这种开放的姿态和博大的胸襟。(4)“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历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也培育了北京市民文明有礼的优秀品德。日常道德修养和高远博大胸怀是北京人厚德精神的体现,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特点。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特别需要提倡“厚德”。(城市精神)

材料6

据报道,近日,来自西城区裕中中学的80多名农民工子女,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恭王府,参观皇家园林,了解北京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这是“志愿北京之监天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的一项示范活动,于今年3月推出,目前,北京全市共有150多支青年志愿者团队与打工子弟学校结对,志愿者人数达5000名。按照计划,农民子女及打工子弟校将率先受益,预计有2304个班级的7.5万名学生可直接获得帮扶。

2011年,非官方共开展36次农民工子女的志愿大型服务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开展志愿读书会、参观博物馆、成长话题讨论、体验快乐运动等。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还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站,通过“农民工子弟字校德育主任+德道(乡镇)团委负责人+志愿者团体负责人”的运行模式,统筹协调学校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将服务内容、形式、周期等内容进行固化,把志愿服务、在会资助、清动项目等各类资源引入农民工子弟学校。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多家博物馆也参与到行动中,为农民工子女免费提供参观服务。

材料7

2010年M月,某报刊载了题为《大城市人口严重“超载”,专家呼吁适当限制流入》的文章,指出流动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的问题非常突出,不少城市已感到不堪重负。文章说,近几年,北京市外来人口迅速增加。据估算,北京外来人口已由过去的500多万迅速突破1000万,加上本地人口,总人口达到2200万,已大大突破了北京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为1600万左右的目标。”人口剧增,给北京市的土地、水资源、环境、交通等资源以及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北京市加上南水北调的供应量,未来自有水资源供水能力约为35.6亿至37.1亿立方米,而以现在人口增长趋势看,未来十年内,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将不足300立方米,而300立方米是国际上公认的不应突破的底线。文章指出,一些专家建议,目前北京甚至全国的市场调节机制还不完善,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人口过多和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下,通过政府政策控制人口规模非常必要。

实际上,北京市人口超载的问题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2006年,有学者建议对进京的流动人口进行限制,结果引起了媒体大讨论,舆论似乎对于北京市的人口限制一致反对。自那以后,外来人口限制话题就没有再在媒体上公开探讨过。

材料8

在漫长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曾被视为“文明”的代表。与农村的相对保守的精神相比较,城市有着更为开化而又明朗的习俗和制度,为追求新生活的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城市是文化发达的地方,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满足方式。但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涌现了很多特大城市,世界上愈来愈多的人们居住在城市中。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城市病”(如环境恶化、交通堵塞、住房狭小、噪音污染严重等),开始让人们对城市的先进性出现怀疑。在西方,很多人开始将家安在乡村,每天白天在城市工作,晚上回乡村居住。这种情况,带来了乡村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城市中心城区的衰落,形成了市中心的“空心化”,如何吸引更多的居民居住,变成时下很多大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

上述现象,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地区也开始出现苗头。要想维持城市的优势地位,避免城市的衰落,就必须在建设城市硬件的同时,加强城市的软件建设,尤其是政策、环境的建设。一个城市要发展,如果在政策上有缺陷,就可能贻误城市的前途。在当下,我们的政府现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这是一个极富时代气息的决策。城市政策应当集中为市民和客人营造一个快乐劳动和幸福生活的政策环境。好政策的标准并不复杂,就是要畅通市民和客人的生产和生活管道。如果一个市民生活在一个障碍重重的城市,那么要说这个城市拥有强大的软实力是不恰当的。如果一个来访的客人来到这个城市,在许多方面都感到不便和郁闷,那么也不能唤起客人对这个城市的热爱。这个城市的文化观念、习惯和行为方式就不会被带到远方,其影响力也就不会深远,更谈不上什么软实力。

材料9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

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种类多、形态异、分布广,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绿地、运动场等。城市公共空间总的发展趋势是功能多样化,承载着诸如交通、交往、休憩、散步、观赏、健身、娱乐、餐饮、展示、教化、节庆等多种功能。多种人群、多种活动、多种事件、多种故事的汇聚生成了场所的活力,这就是公共空间的魅力所在。阅读城市、体验城市的本地居民和外来观光者都会首选公共空间来享受人生、享受幸福。

城市公共空间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大众实现“诗意地栖居”理想的保障。但是,总的看来,现在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公共空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城市的主地大都被盖上了高楼大厦,高质量的公共活动场所并不多。有些城市对广场似乎情有独钟,但这些广场往往占地很大,功能却单一,没有人群聚集,没有事件发生,除了放放风筝外,很少有人光顾,花费了大量资金却缺失活力。还有一些地方,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之地被政府机关、迎宾馆及高尔夫球场等占据,平民百姓只能对景兴叹。

当前,各地政府纷纷提出文化立市、文化兴市、文化强市的宣传口号,文化街区、文化广场、文化中心(网上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带、文化创意园及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剧院,皆大干快上,这种形势,本是值得我们期待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争议的现象,如贪新求大,将建筑外形和规模作为主要追求;一些文化场馆建设热衷于“和国际接轨”,处处模仿外国。

材料10

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有些地方,从村乡、县区到地市和省都有文化馆或艺术馆。这些机构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物质载体。但是,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政府并没有设立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己任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群众文化活动还是延绵不断,那些为x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与形式还是代代传承。这就是因为有民俗活动的存在。

在我国,每逢重大节日,民间总会自发形成一定的节日庆贺活动,如庙会、蚕会、船会等信仰活动,歌会、花儿会、赛会等民间娱乐活动等。这些活动,有的在茶馆里举行,成为饮食民俗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有的设有一定的场所,或在公开的空间,如庙会、船会、蚕会等。民俗活动的存在,极大地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庙会给那些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是永生难忘的。同时,民俗活动也传承了民间文化艺术,为传统的民间文化提供了展现交流和创新的机会。

由于各种原因,在我国,许多长期存在的民俗活动已衰落。在新时代,保护和完善祖先传承下来的民俗活动,关系到中华文明的续存和发展。“文化空间”其独特性,光靠政府的作用还远远不够。我们很难想象,完全依靠行政命令或者说是行政措施,能够办出非常成功的庙会,民俗只有将行政的意图和人民的意愿结合起来,民俗活动才能持久,才会富有成效。因而,如何将政府和社会结合起来,将现代与传统结合起来,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材料11

茶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我国在东晋时期就有流动的茶摊。到了宋代,几乎各个大小城镇都有茶肆。清代时,茶馆的数量、种类、功能皆蔚为大观,遍及全国大小城镇,完全融入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到挑夫小贩的会集之地。清末民初时,茶馆以最初仅是投钱取饮的消费场所,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场所,集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于一体。文人雅士在茶馆里叙谈、会友、吟诗作画,官商巨贾在此洽谈生意,三教九流之辈也在此活动。社会上各种新闻,包括政府要事,名人轶事等都在此传播,犹如一个信息交流站。大量民间交易也在茶馆进行。不仅如此,邻里纠纷,商场冲突等也往往拿到茶馆调解,有人戏称为“民间法院”。

2000年开始,上海市在文明小区建设“新民茶室”,到现在已建成85个,还有15个正在进一步落实建设中。各区、街道、小区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广泛开展戏剧、棋牌、舞蹈、读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了科教、文体、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小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新民茶室”成为居委会工作和活动场所的延伸,既是茶室、活动室、小区图书室,也是谈心室、调解室、信息公布室、选民选举室、规章讨论室等,为小区居民参与居委会工作提供了场所。

二、回答问题

【试题一】

请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概括我国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20分)

【试题二】

根据背景材料的内容,结合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由充分明确,文字规范简洁,字数在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