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资格/幼儿    来源:fenbi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洋洋趁老师不注意溜出教室。当邓老师试图伸手抓住他时,他故意让老师追自己,就像在玩追逐游戏。对此,邓老师应( )。
在幼儿园任教多年的窦老师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积累了比较科学的个人实践知识。窦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
在幼儿园,超超属于大(2)班里少数不会跳绳的孩子。户外活动时,梅老师对超超说:“今天,老师看到你用尽全力在跳,相信你还可以做得更好!”这表明梅老师( )。
班里养的金鱼死了,孩子们纷纷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来∶“怎么就死了呢?”“不对呀,它还睁着眼呢!”对此,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区域活动时,毛毛把安安打哭了,田老师把毛毛关进卫生间反省。毛毛的父母知道后,来幼儿园把教室里的东西砸得稀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我国实行教师职务制度,我国教师职务制度的具体办法由( )。
依据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下列情形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是( )。
爸爸把自己抽的电子烟给小学生兵兵吸了一口,兵兵呛得直咳。妈妈责怪爸爸,爸爸说,电子烟对身体没有危害。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小王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到幼儿园报到后才知道还有试用期。小王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又毕业于师范大学,不应该有试用期。对于小王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幼儿园户外活动时,妞妞与丁丁撞到一起。丁丁摔倒并摔伤了手肘,对于丁丁所受到的伤害,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
某公立幼儿园为增加收入,与某培训机构围绕幼小衔接联合举办了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辅导活动,解决了经费难题。幼儿园的做法( )。
活动开始后,冬冬突然躲到柜子后面,张老师让他出来,可他就是不动。张老师生气地说:“赶紧出来!再不出来就让大灰狼把你带走!”冬冬害怕极了,急忙出来了。这表明张老师( )。
李老师组织绘画活动前,首先思考这次活动对幼儿的意义,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判断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否合适,活动过程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活动后还进行了反思。李老师的行为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是( )。
小豆5岁了,说话发音还是不太清楚。陈老师平时除了鼓励之外,还专门查找很多相关资料并制定了矫正方案。通过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以及儿歌、绕口令的练习,小豆有了较大的进步。下列选项与该案例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合的是( )。
一次活动后,夏老师看到一个孩子钻到了桌子底下,趴在地上。于是夏老师将他叫起,问他地上这么脏,为什么趴在地上?他听后委屈地掉下了眼泪,小声说:“老师,地上有纸屑,我想把它扫干净。”夏老师点了点头。该案例表明师幼关系具有( )。
很多运动项目常常是遵循科学原理而设计出来的。下面是一幅撑杆跳高图,撑杆跳应用的主要科学原理是( )。
罕见病是一类患病率极低的疾病,但由于种类很多,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因此罕见病患者并不罕见。下列选项中,俗称为“瓷娃娃”的罕见病是( )。
下列山脉中,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有“南美洲脊梁”之称的是( )。
1927年毛泽东领导武装起义后,率领部队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将武装斗争的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迈出了中国革命的关键一步。这次起义是( )。
我国的农谚说:“处暑鱼速长,管理要加强,饵料要增加,疾病早预防。”“处暑”节气所在的季节是( )。
古代中国历来重视农业,关于农业的书籍很多。下列著作和作者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京剧《贵妃醉酒》是梅派经典剧目之一,源自一部古代戏曲,该戏曲是( )。
14世纪中叶起,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标榜,提倡人文主义,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许多思想、科学、文学、艺术的巨人,下列人物中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是( )。
迪士尼是美国动画片艺术先驱,一生共获得29项奥斯卡金像奖,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动画造型和音乐完美结合。他摄制的作品中,为世界第一部长动画片的是( )。
在Word中,选中文字后,连续单击两次工具条中的“I”按钮,操作结果是( )。
在PowerPoint的浏览视图下,在多张幻灯片中选中一张并拖动,可实现的操作是( )。
下列选项中,与“学术著作——探险小说”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按照给出图形的逻辑特点,下列选项中,填入空格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学校晨间锻炼时,李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球、轮胎、跳绳、滑板车等器械,还安放了六条平衡木,三条矮而宽,三条高而窄,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不同的器械进行练习,李老师又提供了很多辅助材料,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搬运一件物品经过小桥(平衡木)回到河对面的新家。
几分钟后,鹏鹏开始在矮平衡木上慢跑,轩轩看到了,叫道:“看我的!”说完就在矮平衡木上做跳跃动作,没站稳,差点摔下来,他们的行为引来了周围小朋友的喝彩,李老师见状大声说:“小心点儿,快下来!”他们只好下来了。鹏鹏和轩轩把一条高平衡木架到矮平衡木上,摇摇晃晃地在架起的平衡木上走来走去,李老师看见后,跑过去把他们从平衡木上抱下来,并担心地说:“这样很容易摔跤的。”
晶晶站在最右边的平衡木上。把小枕头顶在头上,小心翼翼地走过平衡木,喊着:“老师,看我。”李老师赶忙跑过去陪着她一起走,操场边有五个孩子,不停地东张西望,每次快要轮到时,马上又排到队伍的最后面,但老师一直都没有发现。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开学初,中(2)班来了一位叫瑞瑞的插班生,班主任刘老师通过一个月的观察,发现瑞瑞不愿意与小朋友交往,经常咬人打人,还发现瑞瑞在语言交流和表达等方面明显低于同龄幼儿的发展水平。
老师决定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了解到瑞瑞长期与奶奶在一起生活,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刘老师对瑞瑞的行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记录,还多次去瑞瑞家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具体情况。针对瑞瑞的情况,刘老师专程到儿童医院向专业人士进行了咨询,回来后,刘老师把咨询的情况与远在外地的瑞瑞妈妈进行了沟通,建议瑞瑞妈妈及早带孩子去专门机构进行科学的发展测评。同时,刘老师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其他小朋友和瑞瑞交朋友,做游戏。
通过测评,瑞瑞真的存在发育迟缓的问题。专业人士为瑞瑞拟定了矫治方案。
在刘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下,这一方案得以实施。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1610年,伽利略把他刚刚制作出来的第一架望远镜对准了满天繁星。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行星和恒星的区别还远不像现在这么清晰。有些星星尽管看上去是以别的星星为背景来运动的,但这种运动的原因尚未明了。伽利略选择以木星为观察对象并不代表他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就是因为木星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之一,所以最吸引人。
伽利略的第一个惊人发现就是木星并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小圆圈。这意味着这个“光点”很可能是一个有固定大小的实体。伽利略一定见过一个人提着灯笼慢慢走近他的场景。在远处,这个灯笼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没有大小的点,但是慢慢地,这个点慢慢变大,就成了具有某一直径的圆。正是通过与他所熟悉的现象的类比,伽利略才能够把木星当时的这个光点想象成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和他身边的东西并没有本质区别。他的第二个惊人发现就是在木星这个白色圆圈的背景里,有几个微小的黑点。那么第三个发现来了,这些小黑点都沿着直线穿过这个圆圈,有些需要几小时,有些则需要好几天。更有意思的是,每当这些小黑点到达白色圆圈的边缘时,它们就会变成白色,与圆圈外的黑色背景形成对比,之后它们会完全消失,一段时间后才在白色圆圈的另一端出现。
这里,我们并不打算讨论伽利略划时代科学发现中的细节,而是想看看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如何解释他通过望远镜所看到的现象的。伽利略认为木星是一个球形的物体,并且有一些较小的物体绕着它做严格的周期运动,周期从2天到15天不等。他还知道地球也是圆的,月球围绕地球做规则的周期运动,周期为30天。所有这些信息放在一起,让伽利略灵光一现:他“看”到了天空中的第二个地球,并且由好几个月亮环绕着。在地球的卫星月亮和木星的小点之间建立起类比关系,这是伽利略的天才之见。
就算其他人也有一台望远镜,并且花上几个星期盯着木星,也并不意味着他们都能看到伽利略所看到的类比。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在那个年代,“月亮”这个词仅仅用来特指一个物体的。几乎没有人敢想象两个或者更多的“月亮”。如果有人胆敢这么做,那想想1600年的布鲁诺,仅是因为提出宇宙中还有许多和我们所在的世界相同的世界,就在罗马被活活烧死。更重要的是,伽利略通过类比大胆地想象出多个月亮来,这个类比把我们的世界“地球”和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点联系起来。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还是让人们接受了宇宙中存在多个“地球”的可能性。接下来,人们又接受了宇宙中可能有许多个月球,并称其为卫星。“卫星”这个概念就这样产生了。从此,任何一个天体都可以有多个围绕它转动的卫星。
让我们将伽利略的深刻洞见和小孩子将玩具小车看作卡车之间做个比较,小孩子将地板上不能发声、没有气味的塑料玩具卡车,与在高速公路上跑着的、声振屋瓦、排放尾气的大卡车联系起来时所做的小型认知飞跃,是否与伽利略脚下的地球、头顶的明月与遥远的木星及其卫星联系起来时所做的复杂认知飞跃大同小异呢?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有一个很小的物体被想象成一个很大的物体,同时,观察者都是通过熟悉的事物去了解不熟悉的事物。那么我们在伽利略的发现和小孩子所作的归类之间做类比,能否算做一个类比到另一个类比的认知飞跃呢?
(摘编自候世达、桑德尔《表象与本质》)
问题:
(1)文章画线句中“看”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4分)
(2)伽利略的发现与小孩子对玩具车和卡车所作的归类之间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在我国2017年春节期间,电视央视一档以古诗词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了无数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这个节目的一位嘉宾对此评论道:“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但需要被激活。”另有学者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宝库,它唤醒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