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资格/高中 来源:fenbi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的是( )。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两者最主要的结构差异是( )。
下列各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
蛋白质的结构和种类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下列不属于人体蛋白质主要功能的是( )。
小麦根尖细胞中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
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为部分分子或者离子进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在发育以及发育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发生凋亡的数量是惊人的。健康的成人体内,在骨和肠中,每小时约10亿个细胞凋亡。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3表示的是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全部用标记,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进行细胞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总条数、含有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某双链DNA分子中,C占碱基总数的28%,其中一条链中的A占DNA碱基总数的10%,那么另一条链中的A占DNA碱基总数的( )。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用非糯非甜粒与糯性 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表现为非糯非甜粒,
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发现有一
植株自交,产生的
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产生这一杂交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细胞中的核糖体通常不是单独执行功能,而是构成多聚核糖体(图4)。研究表明,动物胚胎卵裂期细胞中多聚核糖体的百分比明显增高。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某tRNA的反密码子是CUG,则它运载的氨基酸是( )。
人体缩手反射完成时,效应器上完成的信号转换为( )。
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
图5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某地区人群中基因型的比例为 (42.32%)、
(7.36%)、
(0.32%)、
(46%)、
(4%),则该地区B基因的频率为( )。
下列有关新物种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6为甲病和乙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8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生物学教学在公民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加拿大保险和医药等利益团体出 于对商业利益的追求,将更能创造经济价值的生命个体保存下来,你认为这样的行为可取吗?(2)达尔文的进化论颠覆了“人类神创说”,你认为生物学是否会改变公民对于 道德品质和社会伦理的认识?这样的公民教育着重体现的是( )。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生命观念(a)、科学思维(b)、科学探究(c)和社会责任(d)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某教师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2)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和结构的关系,尝试制作生态瓶;
(3)能运用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平衡的原理,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4)能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上述目标和所反映的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关于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十九世纪,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二十世纪,萨顿提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他们提出自己观点的思维过程分别是( )。
某学校学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存在的错误认识相似,而其他学校学生则没有此类问题。研究者想初步了解这些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 )。
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酶,需要持久地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通常需测定酶的最佳温度范围。图7中的曲线①表示某耐高温的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该酶最适温度下活性的百分比。将此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最适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绘制成曲线②。
问题:
(1)曲线②中的数据点是在℃测得的,该酶的残余酶活性在℃后急剧降低。(6分)
(2)若测定曲线①时,反应前延长各组酶的保温时间,测得的酶最适温度与原数据 相比(填“保持不变”“相对偏高”或“相对偏低”)。(3分)
(3)综合两曲线数据判断,该酶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填“20~30℃”“ 40~50℃”“ 50~60℃”或“60~70℃”),原因是。(6分)
图8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
问题:
(1)在、
、
、
(正常为
、
、
、
)等四种放射性同位素中,应分别选择含的培养基和的培养基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DNA的标记。(6分)
(2)第三步搅拌的目的是。(3分)
(3)如果图示中的噬菌体标记的是蛋白质,那么最后一步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的P元素为,S元素为。(6分)
材料:
问题:
(1)分析出本教学片段所涉及的教学目标。(10分)
(2)分析该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运用的具体教学措施。(10分)
材料:
问题:
(1)分析上述材料,指岀与钱老师相比,孙老师听课笔记的优点。(10分)
(2)孙老师的听课笔记还可以做哪些改进?(10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部分内容如下:
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一节的部分内容如下:
要求:
(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0分)
(2)针对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莱的两个经典实验,设计两组问题串,帮助学生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