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6年8月24日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育系统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山东    来源:fenbi

一、填空题。请将题目空白处补充完整。(本题共17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

从作用对象看,教育的功能可分为

2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

3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和

4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从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看,学生具有可塑性、性和性。

5

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6

皮亚杰创立的“发生 认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论多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他强调心理因素和的相互作用。

7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主要是教学的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等外部因素。

8

有位学生已经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计算16+2×3=?时还是先把16与2加起来再乘以3,这是受的影响表现。

9

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

10

人们看书时喜欢用红笔划出重点写批注,便于分析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11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二是

12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性发展为目的。

1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者。

14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的的行为描述。

15

课程资源包括课程资源和课程资源。

16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6条,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1995年9月1日正式实施,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的新时期。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本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8

下列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06修订)的是( )。

A、它明确规定了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B、它明确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C、它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不收取学费,但可以收取杂费
D、它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19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其中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小学阶段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并作为选修课程
C、初中课程设置时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D、高中阶段课程设置以分科为主
20

作为小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体现了《专业标准(试行)》中哪一项基本理念?( )

A、师德为先
B、能力为重
C、学生为本
D、终身学习
21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A、再造想象
B、幻想
C、理想
D、联想
22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吃酸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3

在课堂和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的幻灯片、图片、录像等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称为( )。

A、言语直观
B、实物真观
C、模象直观
D、想象直观
24

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同事关系
D、上下级关系
25

下列关于课程标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
B、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
C、是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D、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6

老师们在进行新授课时,经常以“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开始”,这种教学设计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的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7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的内容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的方法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D、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判断题。请对下列命题做出判断。(本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8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即“我能学”;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即“我要学”。( )

29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的最高要求。( )

30

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罚分明。( )

31

小A经过反复思考和验证,终于解出一道难题,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内心充满轻松愉快的体验。这是道德感的一种表现。( )

32

接受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布鲁纳。( )

33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学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为了学习不被遗忘,在学习以后要及时复习。( )

34

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

35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36

上好课的最根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37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首先是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 )

四、简答题。请按题目要求,进行简答。(本题共有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8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你以为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些?

39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请谈一谈此理念。

40

王老师在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得到较大的提高,之后就出现了停滞,进入学习的高原期。请简述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哪些原则帮助学生度过练习的高原期?

41

校本研究是指以学校的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校本研究对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请简述一下校本研究的一般步骤。

五、论述题。请按题目要求,进行论述。(本题共有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2

每个班主任都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因而思想品德、个性特征、智力水平、生活方式、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假如你是一名班主任,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工作?

43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整体设置了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其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综合性教师。要求教师应该善于学习各科知识,积极寻求学科之间的融合,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跨界学习。假如你是一名小学低年级的教师,请你以“秋天”为主题,设置一个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活动方案要有具体的活动目标,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体现学科融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并在设计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