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精选

分类:教师资格/初中    来源:233网校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韦伯提出工业区位理论,强调的是(  )。
A、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影响
B、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影响
C、原料品质对工业区位影响
D、技术创新对工业区位影响
2
图示山区间局部平地在当地被称为“坪”,图中最可能位于“坪”的是(  )。
A、①村
B、②村
C、③村
D、④村
3
连接各村与M乡的公路高差最大是(  )。
A、①村一M乡
B、②村一M乡
C、③村一M乡
D、④村一M乡
4
关于月球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没有昼夜更替且矿产资源贫乏
B、太阳黑子和耀斑对月球不造成影响
C、没有大气层导致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
D、流水侵蚀作用导致月球表面月坑星罗棋布
5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按照计划,“嫦娥三号”将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着陆器将就位探测.月球车“玉兔号”将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巡视探测任务。据此回答下题。
“嫦娥三号”升空至成功登陆期间,地球在图中的位置信息是(  )。
A、A—D
B、D—B
C、B—C
D、C—A
6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及其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第{TSE}题

{TS}图中代表降水量、一月均温和七月均温的三条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7
该地所处地区最可能是(  )。
A、青藏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
8
下图为洞庭湖年径流泥沙过程线图。读图回答第{TSE}题。

{TS}下列关于洞庭湖流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域内上游植被破坏不断加剧
B、湖区泥沙沉积呈减少趋势
C、湖泊接纳的上游来水不断增多
D、湖泊对洪水调蓄能力不断加强
9
下列措施有利于改善洞庭湖生态功能的是(  )。
A、发展水产养殖.提高居民的收入
B、退耕还湖.建设自然保护区
C、增设人文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业
D、改善交通.加快城市化进程
10
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第{TSE}题。

{TS}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
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及荒漠化分布图.读图回答第{TSE}题。

{TS}图中“荒漠化严重区”主要位于的自然带是(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3
有关于非洲荒漠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不断发展,污染严重②干旱区面积大,生态脆弱
③人类活动加剧,植被破坏④跨流域调水,水资源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2013年11月我国开始启动“单独二胎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且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据此回答{TSE}题。
{TS}下列叙述符合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  )。
A、人口死亡率提高
B、人口出现负增长
C、环境承载提高
D、人口老龄化加剧
15
到2040年,此项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就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D、男女比例失调加剧
16
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种农作物利润随距市区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TSE}题。

{TS}种植甲、乙、丙三种农作物时,仅从农业收益考虑,最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段是(  )。
A、PS
B、OP
C、QS
D、SM
17
由于保鲜技术的发展,甲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减少,如不考虑其他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P距离变短
B、SN距离变短
C、0S距离变长
D、OR距离变长
18
下图为1975年、2000年和2007年我国东北地区湿地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第{TSE}题。


 
{TS}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湿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75—2000年各类湿地面积减少
B、2000--2007年人工湿地面积增加
C、1975—2000年天然湿地面积增加
D、2000--2007年各类湿地面积减少
19
有关东北地区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举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沼泽湿地改造成耕地.提高粮食产量
B、河流湿地兴建水库.增加水利发电量
C、海洋湿地建港口.发展海洋运输
D、人工湿地建生态公园.开拓休闲空间
20
2013年,打车手机软件风靡全国.乘客利用软件发送语音或文字.说明自己的位置和要到达的地点,乘客位置和用车信息会被传送给附近的出租车司机.给乘客和司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据此回答第{TSE}题。
{TS}打车软件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和地理信息系统
21
今年来,地理信息技术的手机应用软件迅速发展。用户使用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密切相关的软件是(  )。
A、街景地图软件
B、手机社交软件
C、手机导航软件
D、天气预报软件
23
测量岩层的主要项目是(  )。
A、②④⑥
B、②③⑦
C、③⑤⑧
D、①④⑦
24
野外地质考察是地理学科重要的实践研究活动之一,常用的观测项目包括:①颜色②走向③解理④倾角⑤条痕⑥倾向⑦节理⑧光泽等,据此回答第{TSE}题。
{TS}野外鉴别矿物的主要项目是(  )。
A、②④⑥⑦
B、①④⑤⑦
C、①③⑤⑧
D、③⑤⑥⑧
简答题(2题。每题12分,共24分)
25
以50米为等高距,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要求图中包括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要素及其注记,并简要概括讲解绘制和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过程要点。(12分)
材料分析题(28题16分,29题16分,30题20分,共52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萨尔瓦多等多个城市举行。下图为巴西简图,表为萨尔瓦多的气温和降水资料。

 
问题:
(1)根据上表概括萨尔瓦多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2)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的重要工业基地,据图示信息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3)巴西利用甘蔗大量生产乙醇作为燃料,有人提出我国可借鉴其经验,以粮食作为原料大量生产汽车用乙醇。简析我国发展乙醇作为燃料是否可行及其理由。(6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上海某中学陈老师关于“新疆的气候”的教学片段:
教师:(展示课件)谁来读出上海和吐鲁番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气温及降水量?

学生1:上海最冷月在0℃以上,最热月是接近30℃。
学生2:吐鲁番最冷月接近一10℃,最热月高于30%。
学生3:吐鲁番的降水量比上海的少。
教师:通过大家刚才的推断,知道吐鲁番的冬季比上海要寒冷,夏季却比上海要炎热。
教师: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图册》“中国年平均气温”和“中国年降水量图”,比较新疆与上海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并填写下表


 

1月(℃)

7月(℃)

年降水量㎡)

上海

0~4

28~32

800~1600

新疆

-8~-16

24~28

200以下

教师(总结):看来,吐鲁番不能代表新疆。新疆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气候干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问题:
(1)简述展示“上海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教学意义。(8分)
(2)如果你来设计新疆的气候的教学,你还会采用哪些方法?为什么?(8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王老师“南极地区”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图片,从图中判断南极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资源?
【课件展示一南极地区动物景观图片,其中有一张PPT上“躺在绿地上的海豹”和“站在冰原上的企鹅”】
学生:老师,海豹的图片是动物园里拍的,冰雪覆盖的南极怎么会有绿地呢?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是不是老师搞错了呢?有没有同学帮老师解释一下?
学生:这张图片应该是在南极大陆外围靠近边缘的地方,有绿色的地衣和苔藓,说明这时是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有露上地表的湿地,说明有些冰雪融化了,
教师:回答得很好,这是南极洲暖季时拍摄的照片,想一想这时是几月份?
学生: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的相反,应该是南极地区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左右。
教师:对。当然,南极洲即使在暖季气温还是很低的,平均气温大多在0℃以下,比我们上海的冬季还要冷。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南极地区还有哪些资源。
【课件展示一矿产资源宝库。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南极地区矿产分布图的图例和矿产分布。
此时,又有学生提出疑问。】
学生:南极地区怎么还有这么多的煤?
教师:问得好,大家讨论一下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绿色植物.单靠地衣和苔藓是不可能形成煤的。
学生:说明南极大陆过去某个阶段气候还是很温暖和湿润的,能生长高大的树木,形成茂密的森林。
学生:可能南极大陆过去在纬度很低的地方,后来因为大陆漂移到底现在的位置。
教师:总结(略)。
问题:
(1)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王老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8分)
(2)举例说明王老师是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维的?(12分)

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4分)
29
阅读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内容。
地形地势与气候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座状况都产生了很犬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山脉对底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西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产生差异。比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南端“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导致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