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资格/高中    来源:233网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化学
课程目标内容之一。
(1)请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说明如何开展基本理论教学。(6分)
(2)试分析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意义。(6分)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物质性质的实验,不仅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印象.也是帮助学
生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原教材中有浓硫酸和蔗糖制成“黑面包”的经典实验:取20g蔗糖,放入烧杯,加2 mL水.
再加l5 mL浓硫酸,搅拌,混合物迅速变黑,上涨越过烧杯口.同时放出大量气体。现教材提供的做法:取2g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加入约5 mL浓硫酸,搅拌,然后塞上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将玻璃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1)“黑面包”实验体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3分)
(2)对比原教材,现教材提供的做法有哪些优点?(6分)
(3)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分)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试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8g H20中含有的质子数为l0NA
B.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为4 NA。
C.46g N02和N20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 NA
D.1 mol Na与足量的02反应,产生Na20和Na20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l: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2分)解析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2分)
(2)请分析其余三个选项,并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6分)
(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方法是什么?(5分)
教师1:从铝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铝土矿的成分引入,展示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从对工艺流程的步骤分析,引出氧化铝的两性
教师2:从日常饮食中油条制作曾用明矾和小苏打做发泡剂,引出氢氧化铝的性质。
教师3:从提出问题“铝制炊具加热或与酸、碱、盐接触时铝元素是否会溶进食物"开始
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出氧化铝的生成和性质。
问题:
(1)“两性”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主要化学性质,请分别写出氧化铝和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分)
(2)请说明这三位教师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所体现的课程理念和各自的特色。(6分)
(3)简述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常用方法(不少于3种)。(8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乙酸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 某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2》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部分内容:
2.乙酸的酯化反应
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一种有香味的酯,我们通过化学实验也可以制备酯.
【实验】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如图3—16所示),观察现象。
乙酸乙酯是酯类物质中的一种。这种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一般要加入浓硫酸做催化剂,并加热。
酯化反应的产物是酯,一般由有机酸与醇脱水而成。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的混合物。现在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各种酯,用作饮料、糖果、香水、化妆用品的香料;也可以用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池4r1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l》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苯、乙烯、乙醇”等内容。
要求:
(1)请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4分)
(2)完成“乙酸的酯化反应”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少于300字)。(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