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事业单位-职测/广东 来源:万题库
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则没有。( )
根据教育的定义,“教育”就是“学习”“灌输”和“惩罚”。( )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
教育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所以,教育既受到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又具有教育自身的独立性。( )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无条件的、万能的。( )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必须被动迁就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和特点。( )
在我国,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等同于教育目的。( )
“人的全面发展”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指一个人事事都懂,样样都会,精神实质是指人在发展上的自由、自主、和谐、丰富和变化。( )
主张教育应该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理论是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理论。( )
学校各项活动的发生、展开和变革都取决于教育活动中的人,其中,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最重要的因素。(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是一种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专业性职业。( )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
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学习的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
社会、知识和家长是制约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
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需要和兴趣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
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 )
谈话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法,而讲授法属于注入式教学法。( )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流中形成的,教育者应该把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作为德育过程的基础。( )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矛盾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 )
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是教育部在新时代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并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
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的。( )
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他的智力处于超常水平。( )
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的出现,对身心健康是有害无益的,应该尽量压抑这类情绪。( )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是呈正相关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反之,回动机强度越低,则工作效率也越低。( )
人格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
“一样米养百样人”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独特性。( )
自然发生的正常的意识状态包括醒觉状态、睡眠状态、做梦状态、催眠状态、冥想状态等。( )
在中外的教育史上,教育被看作( )。
一般来说,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 )。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战国时期儒学思想家撰写的( )。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弟子们编撰的言论记录集里面,该对话集是( )。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独立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其作者是德国教育学家( )。
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教育发挥的作用是( )。
相对于影响人的发展的其他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我国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存在“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时间加汗水”等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不管造成这些教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都违背了现代教育的( )。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受制于( )。
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民主化,这体现了教育的( )。
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为传递和保存文化、改造文化和( )。
在我国,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 )。
教育幽默是一种( )。
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中,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知识与智慧基础的是( )。
爱因斯坦认为:“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得到对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觉,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对于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别的个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爱因斯坦的上述看法反映的教育目的观是( )。
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基础条件是( )。
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根本体现和核心是( )。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 )。
现代学生观承认儿童是独立的人,尊重儿童的人格与权利,确立了( )。
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人际关系是( )。
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称为( )。
“子曰学而时习之。”这句话体现了教学中的( )。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家是( )。
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并向空中拋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该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我国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
将学生的各种有关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展示学生学习和进步状况的评价方法叫( )。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台湾作家三毛小时候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数学老师给了一份很难的考题给她做,结果她交了白卷,后来,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讽刺三毛,说她最喜欢吃鸭蛋,并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示众。从此,三毛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这位数学老师的做法主要违背了( )。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运用了德育方法中的( )。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事件是( )。
衡量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是否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的指标是( )。
学生们正在教室上课,突然一只小麻雀从窗边飞过,大家不约而同地转过头去,这种现象叫作( )。
复习时,用红色笔画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
久未谋面的朋友出现在人群中,能够一眼把他辨认出来,这种现象属于( )。
我们常说的“尊老爱幼”“爱护公物”,指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反映出思维的( )。
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所有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开端。有了感觉,人们才能知道周围世界的明暗、色彩、声响、味道、触碰、痛痒等,也才知道自己身体变化引起的饥、渴、眩晕、胃痛等。感觉反映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
小王擅长逻辑推理,但缺乏音乐才能;小李擅长绘画,但在数学计算方面表现较差。这反映出不同个体智力的( )。
小明因为失恋而痛苦万分,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动力,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反应属于情绪管理策略中的( )。
美国学者艾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是由其观念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积极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消极的情绪。他提出了情绪ABC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其中的B指的是( )。
小琳的妈妈承诺她,只要期末考试成绩进入全班前10名,就奖励一个她很喜欢的泰迪熊。小琳为了得到妈妈的奖励而产生努力学习的动机,这种动机属于( )。
“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具有( )。
《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孤僻内向,其气质属于( )。
投射测验测量了人格的( )。
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叫作( )。
教育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
对教育起源的认识,传统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
总的来说,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
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特点表现为( )。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有(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存储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把记忆分为( )。
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其中被称为缺失需要的有( )。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 )。